《谈美书简》的作者是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先生字孟实,中国当代美学家,教育家。
读到孟实老先生的书也是偶然,源于暑假回家于书柜中所得。此书中谈论了孟先生的一些观点,读之,受益良多。
“读书好比是冒险,不能全靠别人指导,需要自己费工夫去搜寻。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自己。”
“凡是值得读的书需读两遍。第一遍快读,读文章的主旨和特色。第二遍慢读,以批评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读一本书记笔记可以帮助你记忆,还可以逼得你仔细吗,刺激你思考。”
”愁去愁来,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你把自己看的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你把自己看的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的裨益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吗,胸中没有议论,如何做得出议论文?”
“孝不是一种报酬。”
“摆脱不开是人生的最大悲剧。”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的摆脱不开的问题:有些人天天抱怨现在的工作不好,却还是每天风雨无阻的去上班,加班;有些人天天抱怨自己读书少,可还是每天对图书馆视而不见。反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释迦牟尼放弃太子之位,冥想解脱人类罪苦的方法;苏格拉底、耶稣、屈原、文天祥为人格从容就义,这些是摆脱的开的。可见人生最怕摆脱不开。这点很值得赞同!
“现代学生、学者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潜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吃苦,太类似于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现代科技发展太快了,中世纪你想要看《蒙娜丽莎》可能是很难的,而如今一个旅行团蜂拥而去,对作品说几句赞美的话,不到三分钟就蜂拥而去了,现代人就是太浮躁了。时而静下心来,是否可以祛除一些浮躁之气?
“生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花时而凋亡,虫时而死去。我们和他们又有人什么区别,何必把自己太当回事。生死本是常态。
“言有限,而意无限。以言达意,好像用断断续续的线,只能得其近似。”语言并不能传达意境这是真实存在的 。你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不管文笔多好,你都不能真实的再现一个场景,真正的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去旅行似乎也是为了体会一个意境不是吗?陶渊明的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陶渊明何以爱菊花? 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孤臣之气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洁?陋室不漏,实是此理。
“ 世界既完美,我们又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世界因不完美而完美,由此得见。
山的常态是巍峨,所以巍峨是最易显出山的美;水的常态是好当明媚,所以浩荡明媚最易显出水的美;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温和,秋雨宜凄厉。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情趣的艺术化。
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