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2.24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二〈为政〉》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2.24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3)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集注】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钱穆】
非其鬼而祭之:鬼神有分言,有合言。此处单言鬼,或说非其鬼,乃指非其祖考。或说:祭非其鬼,乃通指淫祀。当从后说,可包前说。
谄也:祭有当祭不当祭。崇德报恩,皆所当祭。求福惧祸,皆所不当祭。祭非其鬼,乃指所不当祭,此则必有谄媚之心。谄媚则非人道。
见义不为:义者人之所当为,见当为而不为,是为无勇。
本章连举两事,若不伦类,然皆直指人心。盖社会种种不道与非义,皆由人心病痛中来,如谄与无勇皆是。孔门重仁,乃心教最要纲领。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不是你当祭的鬼而祭他,这是你存心谄媚。遇见你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你没勇气。”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自译】
孔丘先生说:“不应当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这样的行为就是心怀贪求的谄媚。义不容辞的事就是见到了也不敢做,这样的行为就是内心怯懦的无勇。”
【感悟】
不是爹娘也磕头,一副谄媚相。孔丘先生暗骂的水平令人佩服。一是不收礼就不办事的贪官污吏,是当死之鬼;二是为了私利巴结贿赂的谄媚者,是无耻小人。不过话得说回来,没人愿意去低三下四地巴结奉承,但若不如此,该办的事儿也难办,该有的待遇也难有。这样的社会风气,其根源在上而不在下。
【后记】
元旦,很多时候不只是一个节日。
槐榆柳
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