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章,对其中三个片段进行拆解
R—阅读原文
1、让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
如果在报纸和杂志的书评里看到想读的书,在把书名列入购书清单的同时,把那篇报道也贴在笔记本里吧,这是为了在看完书以后还可以通过这篇报道回想起当初买下这本书的契机。
把书评贴在笔记本里保存好,除了更方便阅读以外,还能在剪报的同时直接写上自己的评论,这样在重读的时候还能看到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思考。
2、找到能帮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有样东西是购书清单上的常客,更是我最可靠的好帮手,那就是“书里推荐的书”。读过新书的读者应该知道,每个领域的入门书籍最后都会附上参考文献一览。我会首选在这里寻找感兴趣的书,甚至在读书期间,在文中看到“作者OO老师所著的《XX》中这样说”的表达,都会把书名记下来。
但是有一点让人很烦恼,去书店很少能买到参考文献里的书,即使是古典名著类也有很多无法在店内买到,所以在去书店前还是先在网上确认一下比较好。
3、认真研读报刊书评
阅读书评也是有相应技巧的。首先,阅读书评不能像浏览广告一样草草读过,要对感兴趣的内容仔细研读几遍。
在买好书读完以后,建议拿起笔记本重读一遍这本书的书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评论者的想法和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比较,帮助自己针对书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思考。
I—重述原文
我一直相信,读书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是,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图书管里的图书成百上千本,如何从中选出要读的书。这就不得不说说读书清单的作用的了。
看报纸或者读杂志的时候,我经常会看到喜欢的书,那么这个时候,我会把书的名字、作者等相关信息,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与这本书相关的报道剪下来粘贴到笔记本里。时间久了,翻翻笔记就知道那时为什么会买这本书了。当然除了简单的粘贴书评,我也会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陶渊明曾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意思是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要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
我们的目的是消化吸收书中的知识,为己所用。
找书,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我最最喜欢的是“书里推荐的书”。新出版的图书,可以先翻看书末的参考文献,在这里寻找感兴趣的书。阅读过程中,有时候会提到某个老师的某本书籍,我会立马把这个书名记录到笔记本上。现在网上购物越来越发达了,书籍种类也比实体书店多得多。有时候实体书店买不到的书,可以先从网上找找。
尤其是涉及陌生、全新的领域的时候,找到“枢纽书”能帮我们事半功倍。
前面咱们说过书评,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评论,阅读书评也是需要技巧的。读广告我们可以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书评则不行,有趣的内容就需要仔仔细细反复研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听说,清朝康熙对各个皇子的读书要求特别严格,一篇文章背够120遍,读够10小时。想想都感觉恐怖,当皇子也不容易,比咱们的高考生还要拼命,假如我高考的时候能有这种毅力该多好。
所以呀,书读完了并不是结束,再读一遍书评。作家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看看评论者的观点,对比自己的观点,有比较才有进步。
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得思想,有差距不丢人,不知道差距才可怕。
A1——联系经验
就我个人而言,真是汗颜。就拿理财来说,总是感觉肚子里没货,想着给自己填充填充知识。读公众号的时候,经常看到各个作者一个个地列举不同作者的观点,很羡慕。当时脑海中想着,回头我也要找这些书来看,结果永无回头。因为当想起来的时候,早就忘记书名是什么了,也想不起这书吸引自己的内容了。
如果,我从最初就能熟练地使用购书清单和读书笔记,收集推荐文章和书评,就不会存在上面的问题了。
想想看,上面说的这3点,你平常有注意吗?你有没有,想读一本书却记不起书名的苦恼,想找一个知识却感到无从下手?
A2——规划运用
为了避免以后遇到类似的苦恼,不妨听听我的几个小建议:
1、常备购书清单,善用读书笔记。阅读时纸笔不离手,碰到感兴趣的书,及时记录到购书清单,写下此时此刻的心得感悟,便于后续查找购买。
2、书籍推荐是个好东西。新接触的领域,要根据主题或者流行找到枢纽书,以此为基准找书。能被用来做参考的书籍,权威性还是有所保障的,往往都是经典好书,久经考验的。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书评的作用也如此。尤其是当不知道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的时候,先看看书评,能帮我们迅速掌握书本的核心框架。
买书跟买东西是一样的,千万不要盲目冲动,有计划有清单按需购买最好。以前常常买回一摞摞的书,连表皮都没拆封,真是可惜,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或者等到要买书的时候,却面临着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买什么的问题。只有日常注意积累,购书清单常备,才能聚沙成塔,从容应对。
5分钟快速阅读收获
快速浏览,很方便,只看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内容,不感兴趣的直接放弃,很节省时间。但是脑海只有很浅的印象,必须及时找到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