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倍受推崇?又为什么被陶弘景评价“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译文:
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王衍俊秀而有很好的名望,一心企求玄虚悠远,从来不谈利字。
他的族弟王敦在晋末南渡之后,经常称赞他说:“夷甫处在人群之中,犹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块之间。”顾恺之在王衍的画像上作赞词,也称赞他人品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
由此可见他被人所推崇的程度。
王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又“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01 王敦身死兵败
王敦,字处仲,小字阿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东晋权臣,琅琊王氏代表人物。
王敦在西晋官至扬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
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
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刘隗、刁协与之抗衡,并以北讨后赵为名将刘隗、戴渊外放,以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
他还屯武昌,后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太宁二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王敦死后叛乱被晋明帝平定。
02 王衍坐而清谈,真的能使国家败亡吗?
我们不否认空谈废务对国家经营的负面作用,但反对将其害处无限扩大。
特别是,夸张清谈误国作用的目的,在于替某些人掩过遮羞。
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
中国古人有个认知习惯,就是为尊者讳。
皇帝有什么错误,不能指出和谈论。实在要评论了,只能找替罪羔羊。
把皇帝的错误,一股脑塞到他头上。祸害天下者,乃为臣者之罪,与皇上无干。王衍,正是那个替人当挡箭牌的人。
真正祸害国家,埋下战乱隐患,令天下百姓遭殃、民族蒙受羞辱的人,是晋武帝司马炎家族和他那帮受宠功臣。
司马炎在建国之初,就埋下天下大乱的三大祸根。其中每一条,都可导致国家败乱,何况三条毕集一时。
第一条祸根是恢复封建制,也称"分封制"。
司马氏以欺负曹家孤儿寡母,盗取天下。
为防止他人效仿,永保司马家万世江山,司马炎解除州郡兵权,分封诸王镇守四方。
凡大国将兵五千,中国将兵三千,小国将兵一千五百。把国家的军事力量,操控在司马一家手中。
却不知皇室诸人,个个以天潢贵胄自命。手中有了军队,野心膨胀,遂有争夺权力乃至皇位的妄想。
司马炎死后,中国陷入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中。
司马诸王称兵临朝,骨肉相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把那皇上储君轮流做,全然不顾生灵涂炭、社稷福祉。
司马家的内讧,耗尽中国的财富和军力,遂给匈奴可乘之机。两京陷落敌手,两君青衣行酒,岂不是咎由自
封建制为上古制度,不适行于大一统国家,已是非常明白的事。刘邦反项羽之道,先剪除异姓王,再剪除同姓王,所以能保有数百年江山。
曹魏遭逢乱世,明帝英年早逝,给司马氏窃权之机。
没想到司马炎一统中国之后,处处以小人之心计量,害怕家族夺取皇权的故技被重演。
因此天听独断,逆流而行,重启封建之制。中原百年祸乱、夷狄横行。
第二条祸根,选择弱智继承人。
皇位继承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的继承人,可以开创预想之外的繁荣。中等的继承人,可以继承和维持现有基业。可司马炎,偏偏选择了一个弱智来当皇帝。
和峤有劝谏:“恐太子不了陛下家事。”他不听。
卫瓘抚摸他的龙椅,叹息:“此座可惜。”他假装听不明。
张华回答:“明德至亲,莫如齐王。”被外放幽州。
作为一个有正常智商的人,晋武帝看不出太子弱智,甘受妇人奸佞荧惑,让人费解。弱智黄袍加身,祸害甚于暴君登基。
暴君祸害,无非一人之不喜。弱智甘为傀儡,被轮番摆弄,逞意得志的,何止一人?八王相戮,自是司马家事。
但天下百姓无辜受殃,中原大地被五胡肆马蹂躏,能不追究肇端者的责任吗?
第三条祸根是开启荒淫奢侈、法纪废弛之风。
03 王衍罪过在于“祖尚虚诞”,荒职废务。
对照前述所言三条祸根,别人是实打实地跟权力和兴衰有联系,而这边厢却看不出跟国家灭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即使清谈对国家经营有负面作用,王衍也不是开风气的人。
荀勖、华廙、傅祇尸位素餐,哪个不在他前面?王衍只是在八王之乱中后期,才进入权力中枢。
何况,也是徒手书生一个,受制齐王冏、成都王颖、东海王越。只不过后来,那些王都死光了,王衍才被推出来。这样一个人,竟要承担西晋灭亡的最大责任?
我们替王衍辩解,并非要帮他推脱责任。
王衍空口虚谈,私谋己利,曲媚石勒,都是值得批评和鄙夷的。
只是,要承担西晋灭亡的责任,恐怕他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还原事实,探求真相,是我们努力寻求的。苏辙说:“何晏、邓飏导其(玄学)源,阮籍父子涨其流,而王衍兄弟卒以乱天下。”
其实,玄谈和文章乃虚务,何曾兴旺过国家,也何曾覆亡过国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