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简略讲了《西游记》中存在的一些逻辑不通的地方。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何会出现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呢?
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西游记》在写作手法上,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暗示。因此,要想弄清这些瑕疵之处的深意,就必须将整个文章串通起来,融汇贯通。
我们知道,菩提祖师,精通佛经、深谙道法,纵横佛道两界。翻遍西游记,有这个能力的,除了身为“三清”之一,又有化胡为佛之功的太上李老君外,别无他人。
上篇中,我们讲了金箍棒慧眼识主人,在孙悟空来东海龙宫找兵器之际,大放霞光,从而成功和悟空相携结伴。这么有灵性的金箍棒,到底是谁造出来的。《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孙悟空在向狮子精夸耀时讲:“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 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金箍棒是太上老君所造。
当然,我们不能只凭借太上老君精通佛道,纵横佛道,又锻造了金箍棒,就确定太上老君就是菩提祖师。
那我们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如果我们把西游记比作一个国家,那么玉皇大帝就是这个国家的皇上。太上老君,道教的创始人,门生故吏遍天下,无疑就是宰相或大将军的角色。试问,如果一个人,权倾天下,会不会就有点不臣之心?
答案是肯定的!而此时的太上老君,正好处于这个阶段。他一方面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在灵台方寸山开山授徒),一方等待造反的机会。
恰好这个时候,孙悟空来拜师学艺。太上老君一听孙悟空的身世(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心中暗喜。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正想造反,苦恨没人打前站。这个毛猴无父无母,背景单纯,敦厚老实(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正合适。
于是太上老君有意栽培,悉心调教,甚至不惜开小灶。等到孙悟空学有所成之后,太上老君故意找个茬,把孙悟空赶下山,并告诉他,祸你可以惹,随便惹,只要不供出我就行了。
太上老君为何要这么讲,因为此时,他还没有实力公开和玉皇大帝叫板。因此,他只能暗地里让孙悟空跳出来,因为他知道,以孙悟空的个性,肯定不甘寄人篱下。孙悟空有能力(会七十二变),有人马(花果山猴子猴孙),假以时日,肯定会造反的。如果孙悟空造反成功,太上老君就以平叛的身份出来主持大局,孙悟空没有靠山背景,灭起来还不易如反掌,到时天下不就是他太上老君的了。如果孙悟空造反失败,他只会当作啥都不知道,也没有人会怀疑到他。因此,当孙悟空问他去哪里时,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从而指明了你必须回花果山去,否则,哪有资本造反。
为了提高孙悟空的战斗力,提升造反成功的几率,太上老君在孙悟空前往东海龙宫寻找兵器之际,故意让神铁霞光万丈,吸引了龙婆龙女的注意。此后,金箍棒助孙悟空一路厮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
正当孙悟空按照太上老君的设想,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时候,观音菩萨突然请来了二郎神,并要亲自助一臂之力。太上老君这下急了,他怎么能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扶植起来的猴子就这样丧了命,于是他以攻为守,在菩萨眼皮底下救了孙悟空。
当玉帝考虑到底该用什么办法斩了孙悟空时,太上老君又一次救了他。把他带到了兜率宫,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在八卦炉里炼了四十九天,炼就了火眼金睛。
孙悟空大闹天宫,本身就是太上老君一手策划的。因此,面对猴子的凶狂,老君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去出手相阻呢?
玉皇大帝作为一国之君,对太上老君的举动不可能一无所知,只是没有真凭实据,再加上老君根深蒂固,一时也没办法根除,只能舍近求远,请如来佛祖出手平叛。
孙悟空被如来收服后,经过五百年的深思熟虑,终于下定决心加入佛派。
有了如来佛祖这个强大的后盾,猴子的尾巴又翘到天上去了,得意忘形,不再把太上老君放在眼里,也就忘记了自己和老君的约定,到处宣扬自己的师承。而太上老君,也因为猴子有了如来这个靠山,虽然对他恨得牙痒痒,也不能明着干掉他,只好派出自己的童子、坐骑暗中报复。
经过这一系列严密的推理,我们合理解释了上篇中的诸多疑问。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菩提祖师就是太上老君。
在孙悟空造反玉帝的过程中,玉帝始终给人以懦弱、无能的感觉,难道西游国的一国之君真的是这样吗?
欲知真相,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