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思维是抽象的、感觉的、右脑的;语言是具体的、实际的、左脑的
两者要匹配,需要转换
这个转换速度,有人快有人慢,但一定有个速度
语写,就是用最快捷的技术方式,帮助你看到自己实际的“思维-语言”的转换速度……其实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快[破涕为笑]
但它可以更快
我也想要更快
怎么办呢?
用语写来训练
在说话的过程中组织脑海中的语言——
这是训练过程,也是训练方法
也是啥叫“思维本身比写出什么更重要”
2021-10-15 05:26:59,开始今天的语写。
早上起来感觉坐于写真是一件特别舒畅的事情,那并不是因为现在东西有很多可以把它写出来,而是整个人状态很清爽,我不确定早上起来能够坚持多长时间,这样的感觉啊,那至少能有那么一段时间,比如说刚刚洗漱完,我觉得牙刷的清凉,脸上刚接触过凉水的那种冷静。
想说说看,昨天其实还有很多小伙伴们已经完成了每天1万字这件事情,这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不可想象的,对我自己来讲也是非常有成就感,这件事情挺奇怪,比如说别人做到了,我却觉得这么开心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我自己的参与。
你看成就感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就是我在这件事情中有努力的成分,一部分跟归属相关,另外一部分跟价值相关,我们正面管教中说,一个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和价值感,在这里又有一个很明显的贴切的印证,而且不仅仅是孩子,其实所有人的行为都是跟着两点相关的。
首先在共读的这个场域当中,大家所有人就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标的物,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东西不明显,因为没有什么具体要做的那种状态就相对比较轻松啊,我也不会惦记着去督促大家,那小伙伴们呢,她们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压力说必须要做到怎样。
那个时候这个场域就像一个相对松散的家庭,他不强调每个人的责任,但是会提供温暖的情感链接,这怎么说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会给人一种轻松的状态,你也能做这汲取,但是不大需要对自己有限制吧。
可是时间太长,如果你想把这条路走得更久,只有这些就不够,因为大家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团队,这也是做事情的一个真正的团队跟家庭不太一样的地方家庭,因为本身有血缘关系相连,他不用担心自己太过松散,那再怎么着我们还有情感伦理的纽带在这里限制着。
但是如果是一些小伙伴们组成的团队,比如像我们的共度这样一个群体,就比如像一群闺蜜啊,一群工作上的相互有伙伴关系的这么一群人,他们之间要想达到一个非常紧密不会因为一些事情就轻易的走散了,那么一定是要有大家共同的目标的,或者说未来愿景。
在这个目标里,可能是每个人单独执行的,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面执行一个部分,最终实现一个共同的愿望,我能够感觉到剑飞老师在有意题后面的这一种人家会讲让大家共同创造语写的价值是多少,那几个亿啊怎么样这种我一开始觉得跟我的关系不大,因为一起写东西写了多少,这个国家的GDP有点像,虽然对确实跟每个人相关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努力,可是这个宏观上的东西跟我有什么真正的关联呢?
但是如果要打造一个团队的凝聚力的话,大家都有在这里,我属于他,我为他创造价值的这种感觉,那就会起到比较明显的意义了。
2021-10-15 05:31:20。
2021-10-15 08:10:25。
来总结一下今天早上共读的收获。
今天有个第1天来试听的小伙伴,他反馈说咱们这读的速度是不是有点慢,其实你看这个就是很典型的,我光从理论上去看操作指导意见,而还没有实践的时候会产生的问题。
我们现在多数小伙伴正处在刚刚开始预选起步的阶段,练习还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能够实现一天完成1万字,但是是否在一小时之内可能还有比较弹性的空间,这是一个事实状态。
这种状态要维持多长时间呢,剑飞老师在书中给出建议是一个月,也就是说第1个阶段的训练,我们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那在这个时间过程当中,我们是继续去学当前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呢,还是继续不断的往前讲,先讲到第2个阶段第3个阶段的内容去呢。
从事实的操作层面我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第1个阶段,等大家第一阶段全部都进行完了,再往后继续去读,但是在执行起来最有帮助,有效果的层面来讲,这种做法无疑是更符合大家当前需要的。
所以今天我也是做了一个折衷,因为现在我们正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一小时写不到1万字,那这种情况还怎么办呢?剑飞老师也提了很多综合的意见,正是大家这两天去到的,所以这个解决方案就非常的针对性,因为我们在实践当中遇到了各种各样非常具体的问题,也能言之有物的针对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所以这时候放慢速度,细细的去解决这些提示信息中每一句话深层的含义,对于当前解决这些已经遇到的问题,和让那些还暂时没有出现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在下次出现的时候就能够有印象深刻的解决方案,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这样一来,速度就势必不可避免的会慢下来,原本我们今天打算读完,第一阶段所有的部分一个重头是今天想读还没读的是,只写流水账,对于提升是不是有帮助?
可能这个你暂时小伙伴们还没有提出,但还处在一天能够完成1万字的这种兴奋状态下,因为原先完不成是对内容有思考了,对出来的文字质量有要求,所以导致了速度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现出来的思维模式依然是原先并非语音写作适用的配套思维模式,而是传统写作,比如说拿纸笔去写,或者用电脑键盘去写配套的那种思维模式。
一开始在语写的时候有这种思维模式做背景信息有好处也有问题,好处是以前我们都是这样写的,他让我不是一张白纸,让我对开始表达的内容会比较有信心有思路,从这个角度上是有助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如果我一直坚守原来的那种思维模式,用那种方法去持续硬套,到语音写作上就会发现不太匹配,因为你只是把原先手敲击键盘或者是手在纸上写的这个过程换成了语音输入,这样一种更便捷更省力的方法而已,内容上没有任何变化。
因为内容没有变化,所以思维也是没有变化的,但是这样一来呢,你就会发现这两种状态好像不太匹配,原先我想的那种,只要我速度提升上来,一定能够想的更多,把脑子里面已经有的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的状态并没有实现。
这种情况下就要我们主动去思考了,为什么原来我以为只要提升从头脑当中的想法到文字的速度,就可以对我的写作效率有大幅提升,现在事实上却没有出现这个场景呢,其实在那种状态下,因为我们的速度受限制的状态下,我们认为自己的思维速度是很快的,这个想法可能本身就不太切实。
只不过在当时的状况,我们看不出来这种速度不够带的问题,因为呈现出来的速度更慢,只要我思维速度相对比呈现速度更快,就能够满足当时的需求,就好像显得我是学有余量的。
打个比方就好像暗度岸边有一堆货物,我们要去运输它一开始我们是用一条一条的小船去运输的,这个时候运输的速度肯定很慢,岸边那些货物就一直堆积着,这些货物还是持续在被运过来增加的,但是因为船的输出速度比货物的输入速度要慢很多,就会发现这边货物堆积了很多,但是船来回赶不上趟。
当我们下定决心去换一个更大容量的船,来运这种这些货物的时候,就会发现船已经是画好了,一次用的量特别特别大,但是我的货物好像不够用了,每一次船的装载量都不满,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并不是原来我积累货物的速度足够快,只不过是运载量大大不足而已。
这个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可以有机会看到自己思维速度不足的,看到了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提升,但是看到首先是第1步。
原先在小船的运载量很小的情况下,我们就看不到这种现象,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自己是思维速度的问题,只觉得是我写的不够快或者打字的速度不够快,这个表象的问题掩盖了真正的本质。
现在语音写作就是这个大装载量的船,它可以一次运输很多让我们非常实时的输出自己思维的成果结果就发现我思维产生这些产品其实是产量不足的。
但是这种认知并不愉快,一开始其实我们会排斥会想要否认就会出现,用了语音输入的方式写了一些内容后发现不满意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改,反而更加长了,我写作的时间很快就把这种方法气质不用了。
但是这种抛弃这种方法的倒退,事实上是忽略了我的思维,需要提升这个本质信息所带来的要求。
不要面对自己思维速度不够,真的是一个相对容易又让自己心理上比较舒服的状态,谁会愿意承认我是自己本身产能不足而不是受到了客观运载量的影响,才导致了现在对自己不满的状态的呢。
承认一件事情一定心里面不会舒服不会好过的,可是只有承认他看见差距,我们才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去迈进,这和那天想到的先要打破当前的平衡,努力去重塑平衡是一个套路上的逻辑啊。
夸自己说自己做的好固然有一种比较愉悦的状态,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就是因为当你看见失误不足这些问题的时候,才真正能够意识到差距所在,对于实际上让我们越来越好是有巨大的威力和作用的。
所以我们家长才会每一次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忍不住要去纠正他,即使他身上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优点,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百分之二三十的不足,就是因为我们心里非常清楚,看见这些不足,你就可能向前去追赶弥补,最终实现整体的提升。
可是这里有一个东西出了问题,那就是谁来看见这些不足并且决定要向前,如果指出不足的和决定要向前的主体是一致的,就是我自己认为我这里不足,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努力的想要改进它,这是一个非常顺的逻辑,但是如果我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想让他来改进,中间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给别人提意见总是容易的,而且在这个提意见的过程中,如果不可避免的带上各种情绪的纠结,也许我觉得我是清贫契合,就是给你提个问题,你干嘛那么暴躁呢?但是谁愿意被别人说你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呢?
昨天跟平安聊天聊了有一个半小时,就是发现他在表达说自己的问题时会捎带上别人,其实你细细去思考,就会发现我们想捎带别人的这种愿望,本来就已经揭示了真正的目的所在,也就是当我在捎带别人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说自己咋样,就是想说别人哪里做的不对不好来着,虽然看起来我说的是两个人,但其实重点是在对方那里。
想一下对方觉察到我们说的,他会有什么感觉?他是会默认把它等同于你在说,你自己没有在侵犯我指责,我还是会觉得你挂羊头卖狗肉,明明用各种方式来说我,还好像装的很公正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清晰的一眼识破我们的伪装,昨天聊天的时候平安就发现他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想说老公,他还真的觉得我说的是自己呀,我说的是我们呀,明明就是我和你都需要去提升,可是讲这句话的时候,你是认为对方更需要提升还是自己更需要提升呢?先别急着否认,真实的面对内心的状态去判断一下这个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觉得自己做的特别对特别好,尤其是在跟别人对比的时候,即使我们承认我也有问题,但是后面那个更重要的依然是想说对方哪里哪里问题更大。
可是最关键的是对方想法跟我们这种完全是一致的,这种抑制不是说他也认为他的问题比较大,不是这个想法方向跟我们一致,而是完全就是镜像copy过来的,他也觉得虽然我在这件事情中有责任需要改变,但是明显你也就是我们自己说话中的那个对方问题更大,更需要改。
所以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两个问题来提示的第一我们有资格说谁做的不好需要改正,答案是只有我自己,我们有没有资格说别人,你做的不对需要改,其实是没有的。
是有个特别好玩的现象,平安说道理上我可以接受,确实是这样没错,可我总觉得我还是有资格说你做的不好应该要改的呀,那这不就出现矛盾了吗?你知道理论上是没资格说别人的,但是事实上你又觉得我可以说呀,为啥呢,因为第1个道理是针对所有人的是一种普世性的,而第2个呢会把自己牵涉在内,我们总觉得自己比所有人普适的那种更高一个阶段。
也就是说这个规则是制定给大多数人的,而我就是那少数特别聪明,特别高级,特别优秀,以至于不需要遵守这种一般性规则的那个层级。
这个真的不是你自己在哪个阶段我认识不清,而是所有人他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内在,他都会倾向于认为我看到的是最对的。
就像以前看过一部名著里边有一位夫人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也经常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他说的所有话都是对的,除了我自己。
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有这种状态在说话表达或者面对他人的时候,是不是会更容易有觉察一些更容易避免这种偏差一些遗憾的是即使我们有意识的去避免,这种偏差还是会客观存在,但如果你压根就没觉察,你就觉得我应该如此,我就是这样的那不解偏差会一直存在,而且中间那个实际偏差值的数量还会越来越大。
昨天平安跟我说,你这么说了我就能明白了,以前我一直觉得那就是你做的不对呀,就是你说的不好啊,你应该要去调整改变,我指出你又不接受,就是你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好,你自己没有容人之量,这全部都是你的问题,我的行为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们在思维上那种矛盾难道就能轻而易举的被我们也不看吗?明明我知道从理论上来讲所有人都应该执行这个规则,就是你只能指出自己的不足,而没有资格去对别人作出评价,但是到我执行的时候就觉得我有权对几乎所有的人做出评价,尤其是在我身边的这些人。
这样一个明显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要逃避直接去面对,他就会发现真正有问题的,或者说至少是在我们这一侧。
刚才我们都觉得肯定是对方的问题,他没有容忍之量,他不接纳不同意见,他特别容易被点毛,就是恼羞成怒就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又看见自己的问题了吗?这么明显的矛盾我们都视而不见,甚至还特别理直气壮,觉得我说的都是对的,即使先不谈对方是不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自己的这个状态是不是已经100%确定是有问题的,需要调整了呢?
如果确定我需要调整,那就别慌说别人有问题或没问题,对有很大的概率他也有问题,但是在改好我们自己的问题之前,真的有权利去对别人品头论足指手画脚吗?如果我们的经历是100%用来改变自己的这一部分,你用用了多少用来观察和指责别人的一部分又用了多少呢?
如果说我们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指责别人要求对方改变的那个框架里了,我们有哪还来的精力时间注意力去关注我有什么有欠缺的地方,有哪些需要调整的部分呢?
这个逻辑有他非常通顺的地方,就是其中有一环是被遮住的,如果你看不见他,他总觉得我原先想的都是对的,没什么问题,但一旦这个逻辑上的被遮挡一环露出来,就会发现他才是最大的bug,他把整体的正确与否都发生了反转。
我跟平安说,让我们想想看你老公所有的做法都没有任何改变,他不参与我们的这个对话,他也不知道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仅仅是因为你的想法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你以前觉得我有权利指责他现在承认我没有权利去指责别人而转头看向自己,可能还有待提升的那一部分,是不是马上就觉得对方的行为没有那么可恶,不像我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了呢。
以前我们想改变别人,但又改变不了,所以就会觉得痛苦难耐,日子过得非常不开心,但现在我们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身上,一开始确实也会有一些很不愿意承认的不适感,但是接受下来以后是不是发现一切都理顺了,我有问题我调整,我开心,这是一个非常通畅的逻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就能够自我实现。
还有什么比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我想开心的时候就能够开心,任何人都不能阻碍我更幸福的事情呢?
这种思维上的转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但好像就是那某一个点一旦他被揭开了,剩下的一通百通,就像你在走一个迷宫猜一个谜语一样,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存在,遗憾的是在这个节点真正被看清楚之前,所有的一切对你来说都像是一个例句,你身在其中完全不自知,也无法自我掌控。
因此问题就被迭代成当我要实现思维上的转变时,该怎么做?
有些人可能力气就会去想到什么心理医生啊,心理咨询啊,看书学习啊,这些也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是他们不能100%地说我做了就立刻立竿见影。
这个时候不如从语音写作入手,看起来语音写作首先训练的是思维的速度,是你的供应量能不能跟上输出的运载量的问题,但其实本质上,但是我们愿不愿意再给自己加大内在的容量,更深的展开思考。
因为现在运载量越来越大了,我们的速度可以变得很快,一开始可能一分钟也就200字,到后来还要去尝试一小时15,000字的速度极限,思维的速度是一再被要求加速越来越快的。
而一旦你适应了那种快速的思考,这里的慢,也不是说你思维供应的速度快慢,而是运载的快慢,你头脑里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时,也可以非常缓慢的一句一句写出来一句一句说出来,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必须要适应这种快速的表达,但是供应的能力又跟不上,那就成为一个巨大的供需矛盾了。
所以思维速度足够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别有效的工具,有了这个工具以后,你愿意用它就可以用,如果不愿意用它的时候,更何况大多数时候这样用都是非常舒服非常自如的,你可以自动控制那个出水阀门的大小,但是你要保证自己的供应量永远都在线。
以前我只知道语音写作是对思维这个特别好的训练,但是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如果说过去是一个知其然的过程,那么现在终于摸着点知其所以然的门了。
2021-10-15 08: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