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婶突然到临,令我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下血再不会冲上脑袋令我疼痛不已了。晚上睡到早上也没有痛,心想这下好了。结果,早上送孩子走回来,风很大,太阳穴的脉搏又开始抽搐,痛得人一点意志力都没有,又无处可逃,生生的痛,悲观到了极点。
回来吞下一粒芬必得,倒在床上按着太阳穴,一刻多钟过去,总算缓解。这才有了生活的动力。昨天看《毛姆的读书笔记》,很是舒服趣味,令我想到毛姆应该是打开西方文学名著的一扇大门。从他看起《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面纱》直到最近看完的《刀锋》,每一本都让人觉得,啊,这是我至今看到的最好的书了,结果还有下一本令人更痴迷。
《刀锋》并不如名字上令人胆寒,相反里面干净流畅甚至温情,每一个人都如愿以偿得到自己的归宿,说得上是一本讲成功的书,连毛姆自己都这样觉得。
毛姆在七十岁之际写下这本凝结了他终生探讨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读者的启发是干货满满。我很庆幸自己是按照顺序读的,虽然六便士没有细看,但不妨碍我知道情节。《人性的枷锁》读到了毛姆的人生轨迹,而当我读到《面纱》时,真是被里面如梦似幻的爱情和薄雾般迷离的气氛给感染,每一个人物都很有魅力,每一个情节都有欲说还休的苦衷。甚至觉得抄下来不断默习可以给心灵以美妙的抚顺之感。毛姆的书不适合一口气读下去的,每读一本书,要涵韵要内化,不然消化不良会顶着自己的肺。
所以读完《刀锋》有一个星期了吧,还是时不时拿起温习。看过一些名著,里面的男猪脚都是令人烦恼,不是霸道总裁腻得发昏,就是道貌岸然伪君子。然而《刀锋》中的拉里,简直是人中龙凤,不羁的风,天使在凡尘。和他的气质相比,他的容貌不值一提;然而和他的品格相比,他的气质又不值一提;最后和他的深邃的思想相比,他的品格不值一提。他是一个由内到外修炼成一个至善至美的人物。毛姆说了,一个人的最高的理想应是自我完善。
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痕迹,他把沧桑化成了宝石,把愁苦变成了无我,他变得纯洁完美。心灵的平静甚至喜悦的他融入茫茫喧嚣的人海之中,只为欣赏世间的万物,欣赏万物内在的无穷。
喜欢一本书到,不知道如何是好。向前走,风景未必有这里好。向后望,不可自拔。走一走,停一停,想一想。或许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拆解它,七八个人物的故事轨迹,七八个人物的外貌以及内心的价值观。试着做一个思维导图,或者PPT,亦或者《读书分享会》。哎,有这么多事可以做,然而自己精力总是不集中。时不时涌上心头的工作没着落,时不时的头痛欲裂,就算好的时候自制力也不够。也许这和体力有关系,看似坐着打字不需力气,但思维的调动,文字的搜索都需要连绵不断的气魄来支撑。练习耐力绝对有必要,跑步啊,跳绳啊,不一而足。不过目前而言,自己不适合激烈运动。看“头痛”这个魔鬼什么时候走吧,这个有风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呆在家中,平静平凡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