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1、少有人走的路
2010年5月以前,我的人生四平八稳、波澜不惊。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在武汉按部就班的上着,成绩没有好到不学习都能稳坐第一甩第二名几十分,也没有差到可以破罐子破摔早早离开学校走上社会。
高考时小宇宙爆发,排名为历次考试之首。不是没想过离开武汉,只是那时候人生唯一的坚持是“以后再也不想学数学了”。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了WHU,跟我哥哥做了从学前班到大学的校友。
那个时候对未来似乎一点也不慌张。我们住在朝阳的宿舍,定期去学校的各个山里寻找好看的植物,搜刮回寝室种起来。太阳好的下午,我们翘课在宿舍晒太阳看书喝茶。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翘课去图书馆看书。学校风气自由,老师大多数时候都不追究翘课。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爱情也从未奋不顾身——总之虽然是众多大学生中普通得不需要多看一眼的存在,但是也算是没有随波逐流的一群。
正常情况下,毕业后会去北京或者广州的出版、传媒公司,做朝九晚五的小白领。或者按照父母的意愿,继续留在武汉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开始新一轮稳定的生活。一边平淡生活,一边向往远方,如同很多个正在看书的你一般。
然而现在,我已经在丽江呆了三年之久。毕业前最后的疯狂便是大四一整年的滞留以及后来的死不回头。起初想做一本电子杂志,却不小心谈了场无疾而终的恋爱;后来参加了个项目,认识了帮臭味相投的挚友;再后来混进朋友的公司做了个小股东,却懒得夜夜加班到深夜,常常翘班背上包就走了,于是退出公司,攒下的钱去泰国溜达了一圈。回来之后闭关吃素。不久之前跟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个很多人的青旅,名字叫做卧槽。养了只叫木兰的兔子,天天偷吃院子里的花。目前在做《丽江慢生活》的特约编辑和电子版的主编,成为了百度丽江吧的大吧主,水着不着调的帖。未来将继续以丽江为中心,进行一些或短或长的旅行,重新走访滇藏线的手工艺,然后看看东南亚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玩意······
朋友说:你这个人血里带风,注定漂泊——我非常不认同。如今旅行于我而言,算是平淡生活、预定轨道之外的另一种可能。DNA的错误促进了万物的进化,离经叛道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常常有人感叹你现在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也常常被问到为什么会有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只能以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来回答: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