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妈妈为什么比100分妈妈好?
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意,就如同灌溉幼苗成长的水源一般,在最初期,源源不断的爱意帮助孩子建立了一种虽然模糊却安全的内心客体形象,这样的内在客体形象既安宁亦畅然,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从内心投射出来的世界的模样,亦是开放、平和的。
因此我们在提及母婴关系的时候,大多都在强调一位母亲如何能够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意?而很少提及,母亲给予孩子的爱意会不会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了呢?
从温尼科特的这本自传开始,我们将会从温尼科特人格成长的路径来展开对母性能量的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点即为:母性的能量更多的时候不是以力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是以一种紊乱的能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说起母性的能量,我最先想到的是温存感。在充满温存感的场景里一并带出的,是一位母亲身上拥有的较为显著的特征:温暖的怀抱、柔软的臂弯、柔和的声音、身上的香气等等。同时,温存这个词里亦带有母性较为显著的另一个特征:黏滞。我们常会提到黏滞这个词,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简单来说,就是停留在某种氛围里,保持着拉扯不清的状态。
这种母性里先天就带有的退化性,一定程度上阻抑了人类进行自我突破与强盛成长的势头。就拿T在课堂上举出的生活化且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从父母教小孩学游泳的差异化上来说吧。母亲领着孩子进入泳池,我们大概能够联想到孩子一旦松开了手中的救生圈时,身为母亲那种紧张的心情,巴不得赶紧冲到孩子身边,以保证孩子不会受到一丁点惊吓;或是当调皮的孩子不想认真学游泳时,就赖在母亲的怀里撒娇,或是在泳池里与母亲打闹起来,你捏捏我,而我亲亲你。母亲对这样的亲昵打闹也并不排斥,因此两人很有可能就在相互打闹的过程里结束了这一次游泳。
但如果是父亲角色呢?孩子较少会以肌肤之亲的方式去与父亲撒娇打闹,而父亲若是坚定了要教会孩子游泳的目标,那么将会严肃地向着目标发出指令,孩子则会跟随这个颇具威严感的指令,在父亲给到的足够的安全感之下,循序渐进地尝试,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共同配合完成了这一次训练的任务。在父亲重塑孩子的行为路径之后,孩子与母亲之间黏滞的状态也将会有所好转,孩子自发地向更多社会化的领域散发出触角,比如孩子开始关注与自己同龄的孩子之间的竞争性,比如孩子更关注于自己游泳是否优秀所得到的成就感……孩子从跟随中得到了确认,从原始的依恋感里脱离出来,并在更加社会化的存在感之上开始野蛮生长。这个过程就如同那句话所说的“只有你把你自身解放出来,你才会有欢庆的可能性。”
这里的“解放”一词,同时也具有着“告别”的意思。告别那个拥有着过多母爱保护的原生环境,就意味着你的生命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告别了小男生与小女生的阶段,迈入了成熟男人、成熟女人的那个阶段。学会告别恰恰也意味着,你告别了痴迷型依恋,拥有了一种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安全依恋的关系,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精神断乳”,即从原生家庭的庇护与照顾之中走出去,自己肩负起组织一个家庭的责任,别再让父母帮你照顾孩子,别再让父母还在为你的事情忙前忙后。你可能会说,是他们自己要操心的,我也没办法。但其实当一个孩子真正成熟,成为一家之主站出来的时候,父母自然而然也会回归更适合他们的生命形态的位置上去。
说到精神断乳,也不一定非得原生家庭提供不可。比如现在社会中势力颇为庞大的教会系统,他们在提供的亦是一种精神母乳。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教会提供的只是一种友爱温馨的环境,大家在一起相互倾诉、倾听、分享食物,感受主爱着世人的仁慈。但长此以往,这种抱持性的环境会令人退化,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使人失去向上生长的竞技状态,从而令整个人内心里强悍的力量感趋于衰弱。
这就让我想到了温尼科特自传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这句话:“他丧失了原始的野性的能量去欢庆自身的存在。”我还记得当时T让我们从这句话里选择几个关键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人所选的关键词是“原始、野性、存在”,同时她提出了自己联想到了“家猫”这个词,家猫是被圈养的,丧失了野性的,充满了慵懒和怠惰。家猫与野性,两个词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逸退化还是挑战突破,这也表明出她目前遇到了此前我们提到的“精神断乳”的问题。
这里插入一段精彩的题外话,在选择关键词的现场实验性对话里,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都只是投射出自己现阶段踩在了哪个点上,但都忽略了两个字——一个是“他”字。T笑着说,人们正是因为那个他者的出现,你才会感受到失控、迷乱。正是因为他者的出现,可以令我们跳出自己有限的经验去看见自己。
而另一个字则是“去”字。“去”,这是一个对自我的承诺。这个“去”字,强调硬通过,在强势的硬通过里,这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承诺,告诉自己可以迎接挑战,扛得住。在去的状态里,那股原始的能量就是野性,那是生本能。“要将自己的破坏欲和活力活出来。”经过挑战一轮轮的历练,最终野性会转变成活力,而不是以一种紊乱的状态残留在成人的人格里,使得成人陷入一种能量混乱的迷乱之中,无法很好地自我定位。
而唯有通过“欢庆”,你的自我存在获得了确认,你爱自己,因此你也才有能力爱着他人。
刚刚以游泳的例子稍以提及了父性是如何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化解了母性里天然带有的退化性,在这里以温尼科特的人格成长经历再引入一笔。
根据《温尼科特传》第20页的“借由将他送走,父亲展现了对抗过多母性的行动,唐纳德·温尼科特对此最终是感激的,因此此举表示父亲‘昂然矗立着制止他,也等着被弑杀’,此乃父亲角色对一个儿子的根本意义。”从书中的介绍来看,温尼科特的父亲曾对温尼科特成长环境里过多母性的困境做出了努力,他通过将温尼科特送走这样的物理解离方法,解散了母子之间的原始依恋状态。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是父亲过早地介入母子关系,会引发男孩子“俄狄浦斯情结”的恨意冲动的形成,导致男孩会拒绝去成长为一个父亲,停留在孩子对母亲的追忆、怀念之中。在如今的社会里,传统的父权很微弱了,父亲不应该强硬地分离这种母子关系,而是需要思考自己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去建构孩子内在所体验到的来自于父性的敬畏感和纪律。
现在我们知道了,过多的母爱会令孩子在这种“温存的环境”里产生退行性的固着,那样孩子就将变得没有力量感,亦缺少了在社会里充满竞技状态的内在能量。反观大部分爱得太用力的母亲,其实过多的母性来源于母亲自身的原始情感状态,母亲内心也存在着大量的原始焦虑,因此以爱为名对孩子进行了一种原始束缚。这是一个强调主体感的社会,过多的母性将会是一种对孩子的越界和侵犯,不用成为那个100分的妈妈,60分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