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义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三万兵力战胜了三倍于己的袁绍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操与袁绍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接受毛玠、荀彧、程昱、董昭等“奉天子以令不臣”建议,到洛阳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县,以勤王之功,官拜司空、行车骑将军、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海内威望大增。时用枣祗、韩浩的建议,开始大兴屯田,恢复中原农业生产,得谷百万斛,粮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开始征伐四方。
后击败吕布、袁术,占徐州、豫州、司隶地区,加上大本营兖州,中原四州之地,尽属曹操囊中。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于河北最终战胜公孙瓒,全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尽有河北之地,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这样,曹操和袁绍成为华北最后两个割据势力,二者为统一中原进而统一天下,决战一触即发。
实力对比
据张大可《官渡之战及袁绍集团的覆灭》论文所考:
袁绍所据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共户200万,人口850万,士兵16万左右,留守5万,南征11万。
曹操所据司隶、豫州、兖州、徐州共户339万,人口1800万,士兵7万左右,留守4万,官渡参战3万。
战前准备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步兵10万、马军1万,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大将沮授以“百姓疲敝,仓库无积”劝袁绍务农息民、造作器械,只宜分兵骚扰曹操边境;谋士郭图、审配则建议应趁战胜公孙瓒之余威,以强兵伐曹,必定取胜。袁绍决议出兵,并分沮授兵权与郭图、淳于琼。沮授失势。
袁绍欲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许都的许多大臣认为袁军强大,不可与敌。曹操因为与袁绍是发小,对袁绍非常了解,他对袁绍做出判断:“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尚书令荀彧也认为“袁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军师郭嘉为了增强曹操的信心,作“十胜十败论”,强调了曹操在十个方面胜于袁绍,必定能战胜袁军。于是曹操率军抵抗袁绍。
秋八月,曹操率军进驻黎阳,分使臧霸入青州,牵制袁绍大军,防守右翼;留大将于禁领二千兵屯驻黄河渡口延津,协助防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以图阻滞袁军渡过黄河长驱南下。点将分兵完毕,曹操回许都,再分兵驻守官渡。
曹操治关中
袁绍、曹操分别遣使拉拢宛城军阀张绣、荆州军阀刘表、关中诸将等。
谋士贾诩力劝张绣投靠曹操,称袁绍尚且兄弟不容,岂容他人?张绣担心曹操势弱而败,且前战曾杀曹操嫡长子曹昂,曹操不容,贾诩解之:“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于是张绣于冬十一月,率军投降曹操,曹操果然大喜,并其军,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
荆州刘表表态,表面上答应出兵帮助袁绍,但迟迟不动,实际欲既不助曹、也不助袁,中立自守而已。手下诸人皆劝刘表归降曹操,刘表不为所动。
关中诸将以袁、曹争雄,皆中立观望。而此时关中由于董卓之乱,竟成“膏腴之地”,人民皆背井离乡,逃离关中。卫觊向曹操建议,当遣谒者仆射在关中监督卖官盐,用来换取耕牛,分与农民,则民必勤耕积粟,关中必会丰饶起来,民闻之则必回;又使司隶校尉治弘农镇关中,关中地区由是拜服曹操。
衣带血诏
时汉献帝因曹操大权独揽,自己形同傀儡,则密受车骑将军董承以衣带血诏,令其密诛曹操,董承遂与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左将军刘备等同谋。
曹操在许都时,曾与刘备共席而食,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袁绍)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刘备怕曹操察觉衣带诏之事,正寻脱身之计,刚好此时袁术从淮南经过徐州北投青州,曹操派遣刘备于徐州截击袁术,刘备得以脱身。程昱、郭嘉、董昭听闻曹操将刘备放出,立即向曹操进言:“刘备不可纵。”曹操后悔,追之不及。刘备至下邳,乃杀徐州刺史车冑,举兵屯小沛,令关羽守下邳,公开抗曹,支援袁绍。曹操于是遣将军刘岱、王忠征讨,被刘备打败,刘备扬言“非曹操自来,则不能胜我”。
曹操东征
建安五年(200年)春正月,董承谋泄,曹操诛杀董承及王服、种辑,皆夷三族。
曹操得知衣带诏之事,大怒,欲亲自征讨刘备,诸将皆以“袁绍大军将至,恐背后遭袭”劝曹操不宜亲征,曹操却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谋士郭嘉亦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曹操于是率军东征。
此时,冀州别驾田丰建议袁绍应趁曹操东出之时,率军袭击曹军,必定成功。袁绍却以小儿子生病不宜外出为由,按兵不动。
曹操在小沛大破刘备,获其妻及子;大军进拔下邳,亦破城,关羽被擒;又击东海昌豨,亦破之。刘备大军溃散,不得已丢妻弃子,率众将逃到青州,依附袁绍。袁绍听闻刘备来投,离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得以栖身,散军得以重聚。
前哨战
曹操东征攻破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则回军官渡,准备与袁绍决战。
袁绍亦决心南下,田丰建议:“刘备新破来投,援军不复存在,此时仅宜分兵左右袭扰曹军,使其疲于奔命;大军应与民耕种,休养三年,则可以打败曹操”。袁绍不从,执意南下。田丰强谏,袁绍大怒,将田丰下狱。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称受汉献帝衣带诏讨伐曹操,令陈琳(建安七子)作《讨曹檄文》,传檄天下,率大军屯驻黎阳,令大将颜良率军1万渡过黄河,围白马城,攻东郡太守刘延(1千守城兵马)。
时振威将军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欲给程昱增兵二千,程昱判断“今少兵,袁绍必不来攻。若增兵,则袁绍必来攻击,反而受害”,从而拒绝,后袁绍果然放弃攻击鄄城。
白马被围,情况危急。夏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救援刘延,荀攸献计说:“我本就兵少,应设法使袁军分散才能进攻。今到延津,宜分兵渡河袭击袁绍后方,然后以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用其计,袁绍果然分兵守护后方,曹操看准时机,乃轻兵速行,使张辽、关羽为先锋,向颜良大军冲击而去,颜良率军来战。关羽于军中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奔袭,于万众之中斩首颜良而还,万军莫能挡,袁军溃败,遂解白马之围。
曹操把白马城的百姓迁往黄河西边,袁绍即率军渡过黄河追击,到达延津。大将沮授建议袁绍应留守延津,分兵官渡,以为策应。袁绍不听,沮授随即称病请辞,袁绍生恨,再夺沮授兵权并归郭图。
袁军与曹军相遇于延津南部,此时曹军辎重部队被袭,诸将皆向曹操建议:袁军骑兵太多,应回营据守。荀攸却认为:“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曹操大笑,令骑兵解鞍放马,以资诱敌。当是时,袁军骑兵大将文丑与刘备率领5千骑兵奔袭而到,诸将认为战机已到,曹操却说:“未也。”后袁军骑兵越来越多,都去抢夺曹军辎重,曹操乃令全军出击,600骑兵冲出,大破袁军,乱军中杀死文丑,袁军溃散。
颜良、文丑,皆袁绍名将,曹操率领军队两次战斗皆临阵斩将,袁军士气大挫。
双方前期的战斗中,都是曹操获得了胜利,但曹操究竟是如何在官渡艰难地战胜袁军的呢?欲知曹袁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