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论题的确定性。 混肴概念、偷换概念 ,混淆论题、偷换论题,会导致思维混乱, 使大家的讨论变成鸡同鸭讲 ”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能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
看透事物本质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 。
概念由两个部分组成,内含和外延 。比如产品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新物体 ,外延则是所有拥有这个内涵的物体 :苹果手机,太太做的饭 。内涵越多, 外延越少 。
世界上的概念无穷多,但文字是有限的,人类必须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无穷的概念,所以大量明明不同的概念 只能共用一个名字。 人类语言系统的这个漏洞,就给概念偷换者留下了巨大的空洞 。
怎么办呢?
逻辑学家提出,我们在沟通时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同一律。
也就是前后提及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统一 。
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这两个不同的名字 ,白马和马的内涵外延不一样。“白马是马”,这“是”的内涵是“属于”。
逻辑思维强大的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 ,善意的反用逻辑是“幽默”,恶意的反用逻辑是“诡辩 ”。
不管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还是混淆论题,偷换论题,本质都是处于“思维不确定性”中的 大脑不断违反逻辑的同一率,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