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幸见到过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标签:90后、焦虑、迷茫、对社会现状不满、都不甘于平庸。
一年后,我重新联系他们,下面是他们得情况(其中有个小姑娘失联了,再也联系不上,很遗憾):
01、A是一名怀孕的27岁单身妈妈,被男朋友甩了后,独自在异地生活,并瞒着父母,不敢告知怀孕的消息。
仍记得她在电话里头声嘶力竭地哭喊声,因为怕伤了胎儿,她全程用手捂住嘴,发出呜咽的哭声。
由于有孕在身,没有任何单位愿意请她,整天呆在隔断间里,生活日益困窘。
除了埋怨社会不公之外,她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要去堕胎......”
一年后回访,她离开上海,来到了杭州,并找到一份办公室文员工作。
虽然月薪不高,只有3500元,但她终于租得起舒适的单间,逐渐适应社会的节奏,有条不紊地生活着。
她很喜欢充满人情味的杭州,从她的语气里,能感受到一份自信和从容。
生活总是有无限可能,当我们选择抱怨时,连呼吸都会窒息。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但并不会绝人之路。
02、B是一名从事高空清洁的蜘蛛人,年仅19岁,身强力壮,工作充满干劲。
虽然顶着烈日高空去劳作,但比起窗户内低头办公的文员,他的工资一点都不低。
因为没学历,面对穿着光鲜亮丽的白领,他很自卑。
曾开玩笑地问他有什么梦想,他犹豫了片刻,说道:“我一直想在玻璃窗里面工作。”
他也对我埋怨社会的不公,然而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所在,腼腆地笑了声,带着自嘲的语气说道:“唉,还是自己没本事,怨不得社会。”
一年后,他如愿以偿地在玻璃窗里面工作,然而只是一名负责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工资也大幅下降。
现在他心满意足道:“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好的,平时打扫完卫生后,我可以跟着王哥学学电脑技术。”
他说的王哥是一家设计公司的绘图员,交了点学费后,认真地学CAD、3Dmark等制图软件,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平面设计师。
此时的他,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自信,毕竟青春年华尚在,一切都还有希望,一切都来得及拼搏。
03、C是一名24岁的程序员,毕业后进入一家软件公司,每天对着电脑敲代码。
年轻人总是充满着无限活力,抱怨最多的是他的上级主管,整天只会指手画脚,肚子里没什么干货,他十分瞧不起这种人。
“这个社会太现实了,会拍马屁的人总能获得最好的资源,努力的人只能当苦力。”他吐槽完后,兴致高昂道:“等再熬多几个月,我就拉上几个合伙人开公司!”
一年后,他仍然呆在原来的公司,职位发生了变化,晋升为新的主管。
曾经的他满腔热血,如今谈吐之间多了一丝平淡,语气里更多的是对现状的满足:“开公司风险太高了,现在其实也挺不错的啊,管好几个员工,开个会就有高收入了,在我这个年纪,还蛮有成就感的。”
当谈论到管理下属的问题时,他开始埋怨,许多老人表面上配合着顺从,内心里充满着不屑,新人也看不起年轻的他,觉得他只会拍马屁,挺苦恼的。
曾经熟悉的一幕在他身上重蹈覆辙,问他还打算创业吗,他没有一年前的锐气,犹豫道:“或许......看情况吧,不急。”
所谓的不公现象,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他只看到别人的鲜衣怒马、花团锦簇,却看不到他人背后的努力,这种埋怨更多只是羡慕和嫉妒。
04、D是一名27岁的滴滴司机,家里贷款买了一辆车给他,老婆在家里带着刚满1岁的儿子。
他聊起天来滔滔不绝,上到国家政策,下到百姓生活,无一不晓。
印象最深的是,他总在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如果早几年出来闯荡社会,情况或许会不一样。
一年后,本想着他抱负不小,应该能做出一番事业,然而给他电话的时候,被挂断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电话打回来说,刚刚他在帮人代驾,不方便接电话。
还是一样的语言,还是一样的语调,他还在抱怨生活的压力,社会的不公以及人心的险恶。
作为一名旁听者,充分理解他的苦恼和感受,然而却给不了任何意见。
在一年前,便鼓励他尝试学一门技能,或者往新媒体行业发展,将肚子里墨水倒出来。
那时候的他兴致勃勃,感谢宝贵的建议。
如今好像一切都没变化,社会仍旧在前行;一切又好像变了,他变得更颓丧了,更蹉跎了。
当社会不公平的论调喧嚣而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精神慰藉,以此安慰郁郁不得志的青年,让他们被迫认清自己的命运,于是在大好年华里蹉跎人生。
05、E是一名25岁的搬运工人,每天的工作是跟着货车司机跑,将一件件笨重的家具抬上客户家里。
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6点,有时候碰到了加班,不仅工作到晚10点,还没有任何加班费。
为此,他还得了几次肠胃炎。
他为人老实,并不爱抱怨什么,但在交流之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着客户崭新漂亮的家居,也会羡慕。
他有不错的美术功底,且还年轻,我曾建议他下点功夫去学画画,摆脱这份苦力工作。
一年后,他依然是是个搬运工人,除了工资涨了几百元外,其它一切依旧。
那天,他刚好和老婆吵完架,语气变得很冲,对着我吼道:“狗屁!这社会就是有钱人的天下,没有钱,到哪里都会受排挤!”
“我才不屑于和那群有钱人生活呢,有什么了不起的!回到几十年前,大家都是农民家的儿子!”
他似乎悟透了人生的真理,洞悉了阶级固化的真相,于是安于现状,拿着很低的薪水生活,继续受着一股怨气。
最怕未曾拼搏过,就想着遗世而独立,毕竟大部分的人都轮不到拼天赋。
06、F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原本想留在北京当一名记者,却不得不回到长沙,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
由于全家的积蓄被掏光,并欠了一大笔钱,她只能选择在附近找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维持生计。
她不断地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为何医院的VIP豪华病房平时闲置着也不对外开放,领导的生命就真的比老百姓值钱吗?
最后,她无奈地笑道:“看来这个世界想用痛吻我,让我回报以生命啊!”
一年后,手机号码已经停机,再也联系不上她了。
不知道她近况如何,希望她能遵循本心,成为一名好记者。
公平与否,很多时候是一种主观的看法,过程公平比结果公平更具有讨论性。
尽管社会不公、阶级固化和上升通道关闭等词汇日渐火爆,话题的延展性更为尖锐和深刻,但中国远不如美国般达到阶级固化的层面,一切都还有希望。
但这种跟风和麻木的风气存在,令许多人已经早早地固化了自己的思想,开始自暴自弃,沦为一具不思进取的行尸走肉。
他们美其名曰慢下脚步,不想沦为急功近利的利益驱动者,只想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品茗聊天,享受日子的安详。
如果真想达到这种境地,恰恰是最难达到的,因为它对时间以及财力的要求都很高。
高晓松的经典名句:“人生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很多人只会嘲讽和带着偏见去解读。
然而诗和远方是高尚的追求,也是一种梦想,鼓励着我们跨过眼前的苟且,也是对不劳而获的行为进行抨击。
反过来,当一个人没有努力过、奋斗过,就想获得眼前的诗,那等待他的远方将是欠费、爆卡以及资产冻结的结局。
要知道,支持张昕宇和梁红环游世界,是建立在两人财务富足的基础上,且一切准备妥当,才能拍摄住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侣行》。
年轻的时候,我们望着巍峨的高山,感叹着山顶的风景秀色,却畏惧于前,不敢高攀,因为有无数的前辈长者劝诫那里不可行,山路险峻,宛若绝路。
于是,山脚下的丛林茂密繁盛,四季如春,驻足了我们探索的勇气,无需再去闯荡,安于现状。
当有一天,你意志坚定,并付诸行动,沿着石径往上爬,才发现天无绝人之路,而山上风景独好,唯有一人能赏。
那一刻,你才发现自己坚持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