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来了两场14级台风,吹倒了小城里7000多棵树,其中包括一棵90多岁高龄的古榕树。
这些时候,政府部门单位有两支队伍是最忙的。第一支队伍要奔赴一线、抗风救灾,第二支队伍要整理数据、发布稿件、公开动态。
我是第二支队伍的一员。台风平息那一晚,我拖着疲倦的眼睛整理完当天的材料,无意发现大家在微信群里讨论那棵倒下的古榕树。它是这座小城的地标,陪伴着几代人成长。大家都说,榕树倒了太惋惜,以后再也不能说“在古榕树等”。
那一刻我也突然觉得心酸(当然这其中也有加了很多天班引发的情绪),也突然来了灵感,以古榕树为主角,写一篇文章。
文章从古榕树在这次台风里倒下说起,说到它陪伴我们成长的岁月,说到我们对它的不舍,最后说了政府部门对它即将采取的救治措施,以及它未来的安置点。最后,还起了一个特别煽情的标题:时光不老,回忆不倒。
这篇文章作为最后一条推送,发在当天的官方公众号上。意外的是,不到一天,阅读量超过了1万,远远高于当天的头条稿,这对于一个平时不做推广,粉丝只有900的官方公众号来说,无疑是惊喜。
看了今天的晨读,我分析了一下它能够受追捧的原因。
1.用户需求。台风天里,各个部门抗灾的新闻、台风的动态是主流信息,90%的受众都关心这些内容;然而,还有10%,甚至更多受众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需要一篇文章,来缅怀集体回忆,解读自己的情怀。而以古榕树为主角的文章,牵起了他们的怀旧情绪和内心的共鸣。
2.打动自己。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写文章的时候,先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经过这件事,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做一个面向本地年轻群体、有情怀、有温度的公众号。
这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想法,行动前,至少还要把以下两个方面想清楚。
1.要把产品做到极致。要保持长期的、规律性的更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先试水,以一个月为阶段,做一个详细的选题计划。多参考其他城市的相关类型公众号,吸收经验,再考虑怎样从本地的日常新闻入手,融入一些具有青春气息、怀旧情绪或集体回忆的东西,去扩展,去延伸。
2.要考虑受众当下的需求。大家关心的东西离不开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所以可以把一些真正有品质、有特色的娱乐项目,以或新颖或文艺的角度写出来,满足受众需求。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管如何,踏出第一步,最重要。
希望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