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工具偷走了“写”的温度和“想”的自由

      如今的生活,手机、电脑、智能软件无处不在。它们确实方便:打字飞快,搜索信息秒出结果,甚至能帮你写作业、写报告。但硬币总有两面:提笔忘字越来越常见,遇到问题习惯性先“百度一下”,甚至自己的想法,好像也越来越容易被各种App推送的信息牵着走。效率是高了,但我心里总有点不安:我们是不是正在丢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首先,我承认工具的强大,它让学习工作变得更快、更轻松。 比如写文章,以前查资料要去图书馆翻半天书,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找到海量素材;想不起某个字怎么写,输入法一拼就出来了。这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像有了汽车,谁还愿意天天走路去很远的地方呢?工具本身没有错,用好它们,能让我们跑得更快、看得更远。

      但是,工具太“能干”,也容易让我们变“懒”、变“钝”。最明显的就是“提笔忘字”。明明很熟悉的字,拿起笔的那一刻,大脑突然一片空白。为什么?因为我们太依赖输入法“猜”字了,手指代替了大脑的记忆和书写动作。长此以往,那些优美的汉字结构,那些书写时的专注感,会不会慢慢消失?这不仅是写字能力的退化,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体验在流失。

      更深的忧虑,是“思考”本身会不会被“外包”?现在很多App太“贴心”了:你喜欢看什么,它就拼命给你推什么;遇到问题,搜索框一输入,答案立刻呈现。这方便吗?当然方便!但问题也来了:我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窄,像被困在一个“信息茧房”里,只看到自己想看或算法想让我们看的。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查一下”,而不是静下心来自己想想“为什么”、“怎么办”。独立思考的能力,像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当算法替我们筛选信息、甚至替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判断力、创造力,会不会也跟着退化?这就好比有了导航,很多人就完全不会认路了。

      所以,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是做工具的主人,还是被工具驯服?我们不能拒绝工具带来的便利,那是时代的进步。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工具只是“帮手”,不能让它成为“大脑”和“手”的替代品。

      说到底,科技再发达,人最珍贵的能力——书写承载的情感和文化,思考带来的判断和创新——是任何工具都无法真正替代的。在拥抱效率的同时,主动去练习书写,刻意去锻炼思维,别让便捷的工具悄悄偷走了我们感受文字的温度和自由思考的力量。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驾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困,在智能时代,既跑得快,也走得稳、想得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好字并不难,重点在于正确引导和点滴坚持。书法也并不是遥不可及,方寸之间,无限未来。一手好字,可以在任何时候为你加...
    五六六阅读 2,784评论 3 2
  • 写作用什么工具呢?刚开始写作大部分的人都有这个担优,我用什么写作好了,用电脑来写?还是用手写?但手写又太慢了,因此...
    被吹的晚风阅读 6,360评论 0 5
  • 昆明梁艳分享1123天。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2020.06.24 以前是提笔忘字,现在是拿起手机,忘记...
    诗心小鹿阅读 1,943评论 0 0
  • 从我喜欢写作开始,便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写作工具。 1、纸和笔 这种工具是最为朴素的,以前在学校,老师不让携带手机和...
    荣清阅读 3,318评论 0 2
  • 一、纸笔 1、黑色中性笔:目前在用晨光AGP69201,0.5mm,纯色多选择,书写也流畅 还有朋友送的一盒超艺0...
    Nigel_Zhang阅读 7,083评论 1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