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雨
夜里,终于下起了大雨。
清晨醒来时,头疼得很,心里想着能不能回笼一次,于是又故意潜回那场不愿消散的梦里……
屋内的动静,与脑里的梦境,同时进行。当然不是幻觉,屋外的雨听得真切,只是梦中的人还未退场。
起身后,老妈担忧的问她的体检报告这么大的雨天,怎么去拿呐?
哦!我已经快忘了,才六天而已,我都快忘了。
故作淡定的想起来,告诉她明儿下午才是取单的时间,到时候我会陪她去的。
老妈自然关心自己的事情,就像我只关心自己的事,还有自己的梦。
一到周末,我就成了家里匆匆而过的影子,根本不当自己存在其他身份。
关心什么圈儿,你自然就会在这样的圈儿里打转。
我所关心的事,老妈不懂,我也懒得说。
记得看过一些东西,
我不问+你不说=这就是误会;
我问了+你不说=这就是隔阂;
我问了+你说了=这就是尊重;
你想说+我想问=这就是默契;
我不问+你说了=这就是信任。
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
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
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
雨天,我关心的是娘儿俩能不能按时去上课,怎么出行?
约了黄大锤来接驾,结果还是被一个饼给耽误了十分钟。
好在这个周末的民诉,内容相对熟悉。而且韩心怡讲课的逻辑框架,搭得非常适合我的耳朵,听得明白,每一小节她还会以最快的语速拎个小总结,确实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起码她让我更明白了,之前容易打架的三撤、再审、执行异议的关系。
只是管辖的分类,还是得花脑筋去记住,看题目还得愣神儿才知道。
之前的小白流水账,会普法式的搞一些理论概念;但是几次课后小测的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处于一说就懂、一做就错;理论罗列在日记里,到底是给谁提醒呐?
韩美女说得对,做几遍真题,连题干读不完就已经知道答案了,这样做又有多大意义呐?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原来不是造八股文需要,做学问哪里都需要。
想想可笑,有时还指挥孩子怎么学怎么搞,自己方法也没搞对了,怎么说别人?
一旦被打击了自信,就会有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这大概就是想一直不愿意醒来,只做梦的消极心态。
白天瞌睡时,正巧看到一篇文字,举了一个小例子:
新老闺蜜们的倾诉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我:人生好没有意思啊。
她:你怎么了啊?老李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你可不要瞎想。
然后我把我内心的困惑恐慌统统甩出来,最后的结局基本是两个人抱头痛哭——我把她也带到沟里去了。
为了不再伤及无辜,我去问了两个男性朋友。
一位是天体物理学家,他在广州一个清吧喝着小酒,跟我用我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总结是:人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渺小,人类的智慧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人生的意义在于把这种伟大基因传递下去。
另一位是哲学家,他在香港书展的午饭中缓缓抬头说,如果人类灭绝,那么基因的传递就没有意义,所以人生确实是无意义的,活的是过程。
最后解开我这道题的是老李,他反问了我一句:你能改变这件事吗?如果不能,那么想它干嘛?
与胖陈儿同学议论,如果有不自信等等这样那样的情绪,同性消化怕是效果不太好,大多数同性朋友会把你的生活困扰带入式分析,而不能站在高处用理性的思维告诉你,该怎么看待。
理性,客观,是我现在倍加推崇的信念。
凡事都应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说出来。
我们不约而同认为趋同的三观,相互的信任与吸引,不断的探索与进步,才是跳出囿于一角格局的良方。
得,郁闷的心情,三言两语一交流,就豁然开朗了许多!
除了自己关注的这些小事情、小世界外,生活还有太多的内容。
一个老朋友说过——考啊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必太在意得失。
小白还是得多与视野开阔、心态良好的人做朋友,否则,今天又被大雨冲刷至伤心太平洋了!
胖陈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