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人李兰勤劳能干,美丽善良,但却比较敏感,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她儿子离婚了,她觉得这是“家丑”,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怕别人指指点点,心里总是忧愁痛苦。后来,她老公开了十多年的小厂也破产了,为了躲避一些债务,老两口开始背井离乡、四处流浪打工,她就陷入了更大的忧虑中,总念叨:这日子咋过,啥时候能回家?
两年后,她被查出了肺癌,动手术切掉了一半的肺,后来经历了四次化疗,最后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老家,身体极度虚弱本以为可以静养的她,却又遭遇债主凌晨逼债、再加上她最疼爱的妹妹此时用无情冷漠的言语伤害她,这次她感觉天塌了,虽然老公、子女悉心照顾、积极为她看病并劝勉她,她总说:“你妈没有用,得了这腌臜病,连累了你们。”确诊六个月后,李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兰的故事让我唏嘘无奈,心疼不已。她是不幸的,遭遇这一连串的打击,若换做其他人,也会承受不了。但换个角度来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也会遇到那个问题,如果我们对所面临的人和事,不那么敏感,保持一点钝感,会不会结果就会不一样?抑或是同样的结果,但因我们钝感地面对,我们的心态会不会发生改变?
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01 钝感力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把钝感力运用到极致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人生就算是一次次到绝境也能绝地逢生、乐观面对、活出通透精彩的人生。
作为百年一遇的才子文人,苏轼二十岁就高中进士,他才华横溢,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领域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文学、诗画等多领域的顶流。但这样的人生却坎坷不断,他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偏远,在很多人看来,人生从低到高容易,但从高到低却很难,苏轼不像其他文人被贬后的长吁短叹、郁郁而终或者出家遁世、愤世嫉俗。
相反他到一个地方就爱一个地方,被贬惠州时,他爱上了荔枝,还以岭南人自居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黄州时,他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超然告诉我们困难没什么大不了,这个历经人世沧桑后的宝贵感悟,被后世很多人视作人生的座右铭。后来,被贬海南儋州时,苏轼已62岁,体弱多病,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他在海南办学堂、给学生讲课,被视为儋州文化的开荒者。
苏轼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遭遇患难挫折时拥有钝感力是多么的重要,纵然外在环境再恶劣却不被羁绊,依然坚定内心的目标;就算看清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把苦难当成追寻快乐的道路,超然洒脱,他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快乐是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02 钝感力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拥有钝感力的人,对别人的言行没有那么敏感,更能把控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比如前几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的惨剧,造成一对母女一死一重伤,原因是女儿和老公吵架,一冲动就在猛兽区下了车,绕过车头想拉开正在驾驶的老公的车门,不料一只老虎突然出现在女子身后将其拖走,其母救女心切,也冲出了车门想去救女儿,结果被另一只老虎当场咬死。新闻一出,少有同情者,大部分公众都同声指责事件的女儿,认为其太过冲动和愚蠢,导致母亲丧命、自己重伤、丈夫被骂窝囊废,而孩子目睹这一切,是一生难以摆脱的噩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想要拥有幸福,那么就需要在婚姻中、生活中,拥有钝感,体谅包容对方一些,降低标准要求,不要锱铢必较,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这会让双方关系窒息。我们也会活得很累。
03 钝感力是遇事不气馁、永不放弃的力量
《钝感力》作者渡边淳一就有很强的钝感力,他回忆当初是文学新人时,经常遭编辑退稿,并受到严厉的批评。他对这些就很迟钝,只觉得对方不采用他的稿件是因为对方没有欣赏能力。虽然每次被退稿推倒之后也会消沉,但他会喝上三天三夜的酒,然后睡一觉,等酒醒后,重振旗鼓,继续坚持写作。
而和他一同在文艺沙龙的欧先生,被大家公认为是最具文学天赋、最有才华的人,但他就是太过敏感,遭遇退稿时,长时间无法从阴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以至于丧失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时间久了他便在文坛上消失了。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这本书里说:“我对别人的评价和嘲讽没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迟钝,别人对我的评价影响不大,我只关心自己进步了没有。”钝感力让渡边淳一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最终在文学之路上大放异彩,成为著名作家。
总之,钝感力是现代人要具备的能力。拥有它,能让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豁然洒脱的处事原则、获取幸福的能力、赢得成功的法宝。新的一年,祝福大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保持钝感,坚持不懈,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