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是身穷,愁是心愁,但就一般人来说,这两个通常都是一起出现的--穷了便会发愁、愁了就会更穷,如不分清楚,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千年前孔子曾经盛赞过一个学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是颜回,住在破旧的小巷里,每天只有一竹篮饭,一瓢水,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苦,他却不改其乐。大家注意这个“乐”字并不是说颜回以清贫为乐,而是说即便在这种困顿的环境中他还能坚定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读论语大家就会知道,颜回是唯一一个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有望接近自己的人,如不早死,有这样心态的颜回未必不会成为下一个孔子 。
我们现在说的“安贫乐道”更多的是倾向一个人的品格,但其实这是一种能力,凡夫无能,遇贫苦困顿则怨天尤人。想要做到安贫乐道还需要更多的修养。
所谓的“安贫”就是不是说要我们安于贫穷,而是说在我们贫穷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安定,不要过度焦虑以至于愁云惨淡,我从内外两方面说。首先是内心的感受,前面讲过要深入剖析自己陷于现在处境的原因,然后逐层的找到应对措施;其次是外在的压力,人在低谷的时候不免会听到些风言风语,这就要你内心看开,你是谁你会怎样并不是他们说怎么就会怎样的,爱你的人不会这样说,嘲讽你的人又跟你无关,何必在意呢?“劳资再没钱又没欠你钱,再扯淡我揍你”需要的就是这种心态,只有你站得住了,才能有走出去的希望。
所谓的“乐道”就是一种坚定的向道之心,只是这种心量有大有小,小心量不能成大事,因为你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小心量是可以变大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你自主填充使其强大,也可能是被动承受使其撑大--如果你能牢记那些你受过的罪,吞下去的委屈并时刻自省,终归会有变得坚韧的一天,坚韧到可以直面未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