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下班回家,我开始给他讲述婉若在芭蕾课上的趣闻。先生一会儿还上拖鞋,一会儿脱掉外套,感觉他对我的话题不是很感兴趣。我顿时觉得扫兴,结束了自己的侃侃而谈。他意识到我情绪的变化,问我怎么了?我说,“你对我说的事不感兴趣,我干嘛继续说啊?”。他笑到,“你是怎么觉出来我对这件事不感兴趣?”。我答曰,“如果你对我说的话题感兴趣,应该在听的时候跟我有眼神的交流,就是稍微看一下我的眼睛,而不是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他狂笑,“看一下你的眼睛?”。可能先生对我提出的倾听的标准很讶异,觉得是强人所难。可是,倾听的人反应真的对说话者有非常大的反应,而且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巨大的能力。
倾听的最佳状态,你们坐在一张桌子的对面,一个人在说,另外一个人在听,没有玩手机,没有看窗外。对说的人,听的人偶尔有附和。就像演讲的时候,观众席偶尔有掌声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做主角,希望成为焦点,殊不知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更能交到的朋友,获得的机会更多。倾听别人,其实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扩大视野的机会,在人际交往中以退为进的机会。
有倾听能力的领导,是一个非常能收复人心的领导。《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朝皇帝李世民善于纳谏,倾听大臣的建议,他跟魏征的故事我们中学历史课本早已普及过,如果他盲目自大,闭上耳朵,唐朝统治不会出现后来的盛世。类似的道理如数家珍,刘邦和项羽,势力和背景一对此,谁更适合做一统天下的霸主很明显。但是刘邦很能接受不同的意见,因此麾下笼络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不同类型的人才。而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劝,人心不在,江山易失。所以领导学会倾听,其实是巩固领导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会倾听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具有更好的人脉。大家总是习惯去争第一,当主角,可是主角只能有一个。有时,倾听其实就是你去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长处,做一次观众,鼓一次掌。父亲以前是做销售的,他有次给我聊到他当年销售产品的诀窍,“对人下菜”。二十多岁的小伙跟他聊未来梦想,二十多岁的姑娘跟她聊爱情,中年妇女聊孩子,中年男人聊工作,老人聊健康。父亲说,他先根据话题打开话匣子,让别人畅所欲言,说着说着就特别信任父亲,父亲就顺势推销自己的产品,九胜一败。听人劝,吃饱饭,在父亲这里可以改成听人话,吃饱饭。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孤独感,特别渴望有个听他说话的人,你如果是一个会倾听的人,那么你的人脉关系肯定不错。
当然,家庭关系也处理好,也需要我们做有倾听能力的人。夫妻关系,我们跟父母的关系,跟兄弟姐妹的关系,我们跟自己孩子的关系,这些家庭关系的和谐,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听听亲人心底的声音。小时候过年,特别喜欢去姥姥家,可能因为在姥姥家长大的缘故,当然骨子里还有一些错误的思想,觉得姥姥家的几个姨和舅舅们,特别牛,考上大学了,很厉害。而奶奶家的伯伯和姑姑们靠打工或者自己做生意赚钱,那时觉得觉得这样不高级。慢慢长大了,突然发现自己的错误观念,尤其发现一个问题,去姥姥家,几个姨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吵嘴,挣个你高我低,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而奶奶家的孩子一直比较和谐,大家一起吃饭总是乐呵呵的,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每个人都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所以倾听的能力跟学历知识无关,而具备倾听的能力,其实是具备了掌控幸福的能力。
最后,着重说说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倾听孩子,放弃做掌控型父母。听话,乖其实就暴露了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是啊,你在家里不听话,那么去学校肯定就不会听话,父母可以包容你,老师外人怎么可能包容你,不听话你就会慢慢被排挤,被边缘化。所以中国的孩子基本上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才能成长,如果别人不肯定,他们就好像失去成长的动力,没有自己给自己打气的能力。听话长大的孩子,一辈子需要听别人的话,来分析自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五分钟前发一条了朋友圈,你不停的看朋友圈有没有评价,有没有赞。可是你发朋友圈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获得更多的赞和肯定?还是只是想记录某一瞬间的心情?如果别人没有点赞你失望不失望?难道你的事情需要别人的肯定才有意义?你自己对这件事情就没有一个自我评价吗?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复杂的心情?因为我们从小做惯了听话的孩子,只有得到父母的肯定我们才能开心,父母小时候掌控了我们的开心,我们成年后的开心又由朋友家人领导来掌控。好的,重点来了,既然我们那么成长起来,那么现在我们要要学会的是,当我们变成父母了,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和心里感受。那么这样成长的孩子,他成年后,不需要别人肯定,他对自己也会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做会倾听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
so,倾听的魅力这么大,当你看完我的絮絮叨叨后,请安静下来,别说话,听听你身边人说什么,最好看着他的眼睛,这样会为你获得无形资本吆!
腊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