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策略的核心 本质之一是长期持有——持有期限越长越能保证盈利,这是公认的事实。当我们讨论定投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问,“长期”它究竟是多久呢?“股神”巴菲特曾经给出他自己的答案:我希望我的长期是永远。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听到这样的回答油然而生的只有绝望,那种若隐若现又实实在在的绝望。
所有人都一样,对现状越是不满,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这种欲望越强烈,就越是想“马上”、“立刻”摆脱,寻求所谓的捷径、秘诀。捷径、秘诀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是最终导致他们碌碌无为的原因。你看,就是存在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你感到绝望,那只不过是因为你现在差而已。然而,你越差,就越需要耐心。
幸运的是,与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李笑来老师对长期这个概念有一个相对清晰准确可用的定义:
所谓长期,指的是两个大周期以上。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理解能力的天花板。人们在投资的时候渴望知道自己下一步是应该追加投资,继续留在市场,还是应该果断卖出,离开市场。每个投资人都想弄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周期位置。人类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经济规模在攀升,这是时代的红利,每一代人赚到的钱都比上一代人赚到的钱更多。
经济周期的时长正在逐步缩短。
一、什么是大周期?
市场周期是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所谓熟悉,是说总与它相伴;所谓陌生,是因为我们总是看清它。所谓“长期”就是经历至少两个大周期,那么你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是大周期呢?简单概括
总结一下就是:
一个阶段性的上涨不叫趋势,一个阶段性的下跌也不叫趋势 —— 短期之内根本无法判断趋势;
一个阶段的下跌(B 阶段)加上一个阶段的上涨(A 阶段)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周期;
我们可以把每一次历史最高点当作一个大周期的 B 阶段的起点;
每一次历史新高只能靠滞后判断认清;
判断趋势需要至少两个大周期才有意义;
关于趋势的判断最多做到 “更可能”;
上涨趋势的结果通常是 “再创历史新高” —— 至于究竟有多高依然只能靠滞后判断
所谓的长期持有,指的是持有两个大周期以上;换句话讲,“穿越至少两次牛熊”……
二、为什么我们要经历至少两个大周期?
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人都把短期的上涨或下跌当作是后面长期的趋势。我们知道一个阶段性的上涨不叫趋势,一个阶段性的下跌也不叫趋势 —— 短期之内根本无法判断趋势。我们做出的判断都是滞后的。判断趋势需要至少两个大周期以后,只有经过了两个大周期之后,我们才可能确切地知道这到底更可能是个上涨趋势呢还是更可能是个下降趋势呢?
从上一节内容中我们知道熊市就是很长,牛市就是很短;熊市就是比牛市长很多很多……我们采取定投策略实现的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漫长的熊市。所以,千万别急,急也没用!
三、你如何保证自己可以经历至少两个大周期?
经济周期的形成,本质上是参与经济的多方协作时而协调、时而不协调造成的。如今信息的高速流动使得全球化协作更为连贯更为容易,因此,虽然危机依然会不断产生,但修复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快。而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市场的波动周期,总体上比股市的周期更短,并且将来会越来越短的核心原因在于,区块链交易市场的多方协调效率显然更高。
定投策略中的长期持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永远”,而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曾经看过一本书,叫作《定投十年财务自由》。我自己心中的两个大周期至少是七到十年时间。不论是七年践行,还是十年定投,都是属于未来可期。而且在经历两个大周期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投资这一件,还有定投读书、健身、帮朋友和陪家人,而定投这些“项目”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时间。
当你真正理解了“长期”对你意味着什么,你的主动边界内外的决策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个瞬间自己竟然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淡定从容。重新审视自己之后,你的大脑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个人或这件事儿在两个大周期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两个大周期之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两个大周期之后的我应该如何面对同样的人和事?
你看,经历了对“长期”的思考,整个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对于长期的理解决定你的结果,谁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呢?只不是大多数人真的不知道怎么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