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纠结,应该以怎样的词句来为《牡丹亭》做一个提炼呢?
是写杜丽娘的至死至生至性情?
还是写柳杜爱情的梦作幽人总成双?
亦或是对封建礼教来一个大力批判?
最后,我还是敲下了这句,“不在梅边在柳边”。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这是在《牡丹亭》的第十四出《写真》中,丽娘自作画像,以记幽梦时,在画像上题的诗。
丽娘“偶成一诗,暗藏春色”。
其中多少伤心泪,都到眼底眉间。
《牡丹亭》的全称是《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据明传奇《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牡丹亭》的第一出《标目》为整个故事作了梗概: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太守杜宝家有位小姐叫丽娘,喜欢在春日里踏青。
有天她梦见一个手拿柳枝的书生,一往情深,相思成疾。
丽娘留下一幅自己的画像就死了,被凄凉地葬在梅花道院。
三年后啊,有个叫柳梦梅的书生来到梅花道院,梦见和美女杜丽娘欢好。
然后杜丽娘死而复生,和柳梦梅定了婚配。
柳梦梅带杜丽娘到临安应试时,淮阳有流寇作乱。
流寇把杜太守府团团围困,杜丽娘惊惶失措,叫柳梦梅前去探望。
柳梦梅声称自己是三年前已故太守之女的丈夫,反遭杜太守疑恼。
正当柳梦梅被杜太守绑了用刑的时候,捷报传来,柳梦梅高中了状元。
粗粗一看,剧情和《西厢记》有类似之处。
两者都秉承着“才子佳人”模式,以男女爱情对抗封建伦理。
其实啊,细看来,《牡丹亭》是略胜《西厢记》一筹的。
《西厢记》和此前所有涉及男女爱情的小说、传奇一样。
在这些作品里,男女之爱依旧没有挣脱世俗的“大茶小礼,三媒六证”。
莺莺和张生的相遇,来源于媒人红娘的撮合。
在两人亲亲我我,你侬我侬之际,他们惦记着的,依旧还是来自双方父母的认可。
由此,《西厢记》的大部分情节,都是作为获取社会伦理的认可而存在的。
而《牡丹亭》则不同于此。
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在梦中相遇,邂逅一场偶然。
梦醒时分,你还是你的太守小姐,我依旧做我的岭南书生。
这人间广阔,天地浩大。
除了你我,谁也不知道我们之间有过故事。
杜夫人耳提面命:
“春来闺阁闲多少?长向花阴课女工。”
“女孩儿只合香闺坐,拈花翦朵。问绣窗针指如何?逗工夫一线多。更昼长闲不过,琴书外自有好腾那。”
杜太守抱憾连连:
《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此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他是个女儿。
陈夫子以伦理教人:
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在多方教导之下的杜丽娘,实则并未泯灭人性的本能。
关于爱,关于性,关于这世间的美好与憧憬。
在《牡丹亭》第七出《闺塾》中,有这么一段颇得趣味:
(陈夫子)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丽娘)以后不敢了。
(春香)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陈夫子)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
(丽娘)温习了。则待讲解。
(陈夫子)你念来。
(丽娘)“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陈夫子)听讲。“关关睢鸠”,睢鸠是只鸟,关关鸟声也。
(春香)怎样声儿?
(陈夫子作鸠声)
(春香学鸠声诨介)
(陈夫子)此鸟性喜静,在河之洲。
(春香)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著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春香,作为丽娘的丫鬟,可以说,其每一句都是在说出丽娘的心声。
丽娘的不敢言、不能言之处,在春香的插科打诨里挥发的淋漓尽致。
陈夫子说,让两人学习女戒,早起上学,作闺中典范。
春香就替丽娘回答说:今天晚上不睡啦,咱们半夜三更就开始上学啊!
陈夫子说,雎鸠鸟“在河之洲”。
春香偏偏要理解为,斑鸠鸟跑到了何知州家,呀,“在何之州”嘛!
还有一处:
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
(丽娘)纸、墨、笔、砚在此。
(陈夫子)这甚么墨?
(丽娘)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
(陈夫子)这甚么笔?
(丽娘笑)这便是画眉细笔。
(陈夫子)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
(丽娘)薛涛笺。
(陈夫子)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只是两只?
(丽娘)鸳鸯砚。
(陈夫子)许多眼?
(丽娘)泪眼。
(陈夫子)哭什么子?一发换了来。
读来实在是引人发笑。
然而,笑过以后,掩卷深思。
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四书五经通达的陈夫子,竟然一点都不认识女子闺阁之物!
女孩子已经被困在小庭院中太久了。
久得这世间只记得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却不记得闺房中也有螺子青黛,画眉细笔。
丽娘长叹一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第十出《惊梦》
困守楼阁的杜丽娘在后花园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在梦里,有一书生折柳而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于是,杜丽娘的春天就永远的停留在了这个长长的梦里。
这个梦,就好像是她的一生。
后来忧思成疾,后来自画写真,后来梦入地府审判,后来幽会梅花道场,后来还阳宜室宜家。
尽管有太多的后来。
可是,杜丽娘永远还在这个梦里。
梦里,一生一世一双人,不辞冰雪为卿热。
梦里,玲珑骰子安红豆,巴山夜雨涨秋池。
梦里,他缓步而来,微微一笑,“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
丽娘倚门回首:这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
汤显祖在《牡丹亭》开篇题词说: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香艳丛书》中也有记载: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性也。性发为情,而或过焉,则为欲。书曰:‘生民有欲’,是也。流连放荡,人所易溺。宛邱之诗,以歌舞为有情,情也而欲矣。故《传》曰:‘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至浮屠氏以知识爱恋为有情,晋人所云‘未免有情’,类乎斯旨。而后之言情者,大率以男女爱恋当之矣。夫孔圣尝以好色比德,诗道性情,国风好色,儿女情长之说,未可非也。若士言情,以为情见于人伦,伦始于夫妇。丽娘一梦所感,而矢以为夫,之死靡忒,则亦情之正也。若其所谓因缘死生之故,则从乎浮屠者也。
牡丹亭里杜丽娘,牡丹亭外比翼连。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