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 叔 ,一个奇人,一个"怪人"
胡99 2017-04-18
横叔仍居住在祖屋里,还是他太爷爷建的那屋子里。我的爷爷和父辈们曾经也住在这里。因为爷爷和父辈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几代人都是借住在横叔家、租种他家田地,是他家的佃农。(横叔的上几辈家中虽有些田产,属地主,但人缘特好、心善,故解放后房子未被没收)
我的婶娘就住在横叔的旁边,只一墙之隔, 这次回家为婶娘主丧事时,见到了久别的横叔。
横叔今年六十五岁,就比我大四岁,小时候我们是一起玩耍的伙伴。横叔大概有一米七高,身材显得很壮实和匀称,四方脸白里透着红润,留平顶发型,仍乌黑油亮浓密。横叔至今仍相貌堂堂,虽只小字毕业,但说话一直是轻声细语不粗言,引经据典,赋有哲理和说服力,有着书生文雅的气质。
六十年来,我们兄弟一直是叫着横叔,但从未想过横叔(胡横员)这名字的含意。为什么取名者一反常态,用"横"字而不用"宏"字呢?细想来,这"横"字也有深刻的含义,世上有天马"横"空,独来独往,"横"下一条心,"横"‘直不管之说,这"横"字表示一种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及勇往直前誓死不回头的志向。
横叔和他父亲一样,上无兄姐,下无弟妹,很少有亲戚往来,两代人都是单打独斗。解放后的一九五六年,横叔仅四岁时就死了父亲,十岁时母亲又卧床不起,从此开始,他既要养活自己,又要养活病重的母亲;既要上学,还要送脚炭,每次赚一角钱,为母亲买药治病。回到家里还要为大小便在身的母亲换洗衣服。
横叔十二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从此他没有了一个亲人。很聪明的他小学毕业就没上学了,争集体工分,十五岁时娴熟各项农活,是生产队的写算能手、文化人。农村那些匠人的活,他不用请别人,靠自学,自力更生。
横叔聪明能干,为人和善,附近的人都喜欢他,小小年纪就受到别人的敬佩。一个无亲无故,一穷二白的地主崽子,二十五岁时就被一慧眼识英豪的康姓姑娘深深的爱上了,不久就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了。因他受尽了孤单无亲人可依靠的苦,更想再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可在那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是不可能的事。八二年的某天晚上夫妻悄悄地用箩筐挑着一双女儿、两床被子、几个破碗、一些种子工具等,离开了这祖屋。连曰步行来到了江西某尚无人烟,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
夫妻俩首先伐木搭了个简易的木房子,接着是在山坡山谷开荒造田,在开始尚无收成的几个月里,一家四口靠野果野菜充饥。开一丘种一丘,种完了再开,白天干,夜里烧堆柴火照亮天地继续干。这样在此生活了二十年,造了几十亩地,将多余的粮食担到几十里外的山外出售。
这远方的来客终被当地人发现,他们的奇异之举得到了同情和理解。反正他们的户口不在这里,这深山沟的田地也是他们开发的,生儿育女也没人去管他们。在这里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和一个儿子。
当把五个儿女都培养成大学生后,于二00六年,横叔回到了故里——那地主老屋。
横叔现巳有三个孩子成家了,生了六个孙子,横叔已把他的队伍壮大和发展十多倍,将壮大几十倍,几百倍……。
横叔的几十年,是苦难的几十年,是与天地抗争,与命运抗争,奋斗的几十年。他的"横"字精神不得不令人折服,这种精神对他的后代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们,也为我们当地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