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著书立传之人,有人回首往事无限唏嘘感叹韶华不再而写自传追忆似水流年,有人审视批判或者歌功颂德而为他人作传。在古今中外的传记当中,偏偏就没有一篇酒传,酒传一词实乃我为写我爷爷与酒痴缠的一生而杜撰的词语。在总结一个老酒鬼的一生的形象的时候,为他立传的时候,唯有用“酒传”一词才能点名他之一生与酒剪不断的关系。中国人向来有撰写家谱,为长辈作传的传统,我今日为我爷爷立传,今后若有幸有人为我倾半点笔墨写一小传,那我希望他能用我所自创的“酒传”开题吧。
杨酒罐者,是我爷爷众多外号中的一个,能拥有这个雅号实在与他一生的痴酒分不开来。鉴于他已是七十古来稀的年纪,依然痴酒不倦,我想说他一生与酒痴缠应该不算夸张。要定义我这个痴酒一生的爷爷,我想最好的参照系就是金庸笔下的老顽童了,他是那种真正没有架子能和晚辈打成一片的长辈,从来不介意别人直呼其外号,也因此我才敢在这里以杨酒罐的外号来写他。像他这样开朗的老年人,在村里可谓拥有超高的人气,也拥有众多的外号。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在我们新乐乡有一个被众人所默认的“新乐乡四老”的团体,这四老是新乐乡四个出了名的老顽童,四个人的绰号都以老字开头。这四老当中第一当然我也杨酒罐,他在四老中外号是“老龄工”,源自他三十年的民办教师生涯,我们在下文还会说道在他民办教师生涯中的光荣事迹;这四老中的第二老是老二哥,四川话中将好赌之人称为“赌二哥”,顾名思义这老二哥在乡下尤其爱打长牌,也打得一手好牌;四老中的第三老人称老烟灰,此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抽叶子烟,奈何最后死于肺癌;最后一老人称老烂账,盖因打牌人品太差,老师赖账。小时候遇到这四老中的其他三老,都是以外号直呼,他们倒也开怀一笑,杨酒罐同志也不责怪,反而与我一起起哄,将四老的名声在乡邻间扩散。一转眼距离小学已经近十年了,人总是挡不住时间的脚步的,四老中的两人,老烂账和老烟灰都已经先后去世,我爷每次提起四老必然因伤怀而二两白干下肚,又是一条好汉。此乃真痴酒的表现,情到深处必浮一大白。
杨酒罐的痴酒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还必须从他作为老龄工的身份说起.话说当年他作为乡里的民办教师,一混就是几十年,这几十年的教师生涯,我自是不敢评价他教学的品质,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个人的特质必然是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学生的,正如他的个人特质影响了我一样,这种影响在我看来比一个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还要大,因为它所关系的是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不同.我们今天不谈其豁达不羁的人格对其学生的影响,只谈一谈这期间他痴酒的光荣事迹.根据他自己的回忆,他最早当民办教师的时候,还是热血青年一枚,喝酒在镇上绝对是一流之水准,据他自己介绍他当年人送外号杨十八郎,因为他最高纪录是喝过一斤八两酒.在他当老师的时间里,酒也自然是少不了的,以至于有时喝到忘情处,本来还有课要上,直接就喝翻在地,不得不叫自己的儿子来代替自己上课.正所谓上阵不离父子兵,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爸八兄弟当中,有超过一半代他们的老爸上过课.当这还不是杨酒罐最经典的事迹,杨酒罐此生喝酒最经典的事件也发生在其教书生涯当中.话说某日杨酒罐课后浮一白之后,走路回家,谁曾想由于高估了自己的酒力,走在半道就给掉路边沟里睡着了.最后酒罐同志是被自己的学生和儿子们用农村里面抬猪的笼子给抬回了家.这一事件在我家的酒桌饭桌上是经常被提起的,杨酒罐也乐得拿来与众人为乐,而不计较.
当然作为酒罐,家里自然是少补不了酒的,正如他本人的豪言家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酒.家里面的酒瓶常常是码满了一面墙,啤酒白酒之类皆有,尤其中意六十度以上的白干.现在酒罐同志已经从人民教师的工作上退下来了,每日在家中饮酒作乐,凡是来家的人,必然被邀请喝上一杯,常能听见他站在门口对过往的熟人打招呼邀请别人进屋喝一杯.对于酒罐而言,基本上是没有老少辈分这个概念的,他与晚辈学生,也是一样的谈笑风生,推杯换盏,甚至不介意晚辈直呼其名,连我这种孙子辈的也敢直呼其外号,大概是因为他的要求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快乐和酒两个东西.因为这层简单,所以他可以在一大早起来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浮一大白,也可以与村里的00后新人类们打成一片,可以再70大寿和高兴之后抱着我奶奶强吻,这样的老头儿谁能不爱呢?酒罐不仅自己痴酒,还影响了他的儿子们,更进一步他还对自己儿媳们又一个不成文的要求,那就是能喝酒,难怪乎我的婶姨们都是女中豪杰,每到过年的时候,男女各一桌,各自为战,好不热闹.
不知不觉就码了这么多字了,不知道有没有树立一个爱酒痴酒的酒鬼老头形象.虽然岁月不绕过任何人,时间也让杨酒罐失去了年轻时杨十八郎的风采,但是这痴酒背后为人的洒脱自如,却又何曾改变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