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上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自己回家过年的往事。
我老家里仅我一个人在外工作,是城镇户口。自己祖先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城镇没一个亲戚。每逢过年过节时,人们总是往城里跑,我却回家和父母团聚,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也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当我还是个单身汉时,也只有回老家过年。当我刚结婚成家时经济有限,买不起房子,也只好领着妻子回家过年。苦熬到了去年,倾尽所有积蓄,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出吃奶的力气,才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买了一套三居室。按理说城里有了房子,一家便可以在城里过年,享受一下城里人过年的乐趣吧。妻子在距过年尚有两个月的时候就曾建议过,并多次暗示,还不止一次提出在城里过年,以试探我的态,我都不可置可否地一笑,说到时再说吧!可真到了年底,我便一口咬定回家过年,妻子茫然了……
我解释自己的理由,拿起中国传统的孝顺父母和责任的观点:平时我们工作忙,孩子由父母在老家代养,应该回家陪父母过年,以尽孝心。也许是这个原因太合乎情理了吧?妻子不作声了。
兄长已经分家另过了,家中仅有父母和一个小妹,我们不回去,家中没有孩子,也怪冷清的。一向通情达理且温柔贤惠的妻子,也就默认了。
其实这也只是一种客观事实,也许是真正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的懒惰,与父母过惯了年,回家做个撒手掌柜,给父母买点年货,便可以抱着娇子,夫妻满村的跑着玩了。
也许是我们刚买房欠帐多,为省钱还帐去揩父母的油吧,放着倾其所有买的房子不住,就决定回老家过年了。
然后便是往老家送东西:我单位发的酒、大米、糖,妻子单位发的什么集装箱、苹果、芦柑,等还有带上我们那台一过时的19寸福日电视机(因家里穷,买不起电视,我与妻子协商半天才同意我带回老家看的)一并趁着妻子单位的车送回老家,再把孩子接回城里,与我们一块儿团聚几天。
一直待到腊月二十七,她们单位还不让放假,下午我气不过,提前抱着儿子先回老家。四个小时以后她才恋恋不舍地望着城里的家属楼,离开。晚上七点多才到了老家——还有一个原因是那天她在公司值班。
回家后的第二天,即腊月二十八便下起了雪,把刚懂点事儿的儿子高兴得一天十多次不停地往雪地跑,玩雪,小手冻得红红的,像个小胡萝卜一般,他却全然不觉冷,十几层厚布做的棉鞋都湿透了,小嘴不停地用不清晰的奶声叫着“雪儿雪儿"。
这下可苦了我们全家,父母、妹妹,还有我们夫妻两个不停的劝阻,软硬兼施,恩威并重,都拉不住,直到晚上近十点,才回屋入睡,一直睡到八点方才醒来,还忘不了昨天的雪儿……
在整个过年中都是和谐幸福美满的,我们全家都沉浸在过年的欢快气氛中。父母过过电视瘾,小家伙玩的可开心,全家欢喜乐融融。此中稍有不便是妻子了,她在我老家,总不太适应。家中条件差,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她仅在我面前提及过,我只有一苦笑了:我们尚无力量管家中的事,等经济条件允许再说吧,除此之外,我回家过年还是比较愉快的。
回家过年,仿佛是某种解脱:对城市生活的种种愁绪,工作事业上的不愉快的摆脱;对生活重压的一种超越,摒弃生活中一切不愉快不顺心,人情关系的不如意,回到老家这个避风巷,在这个有父母有父老乡亲的故乡,这个宽广的胸怀中,休息一下,享受一下生活的恬静与快乐,乐得闲情逸致,及时调节一下。平时因工作生活而疲于奔命的紧张神经,还有以前的不愉快仿佛都已忘却,一切都安静下心来,只有慢节奏的生活。
过了年,回到城里,让调节好了的自己精力更加充沛,更有效地投入新的工作,去描绘自己的人生。
也许这就是回家的真正原因,回家过年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旧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