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16 晴 任何时候,都是考验意志力的时候。
散想:*过去很长时间了,还记得听《三体:地球往事》时的惊喜,那是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愉悦感。
*还是无法原谅不能评论的付费产品,当它出现瑕疵的时候。但也理解了,对于一个还未发育成熟的产品,混乱的争议是危险的。
*十五个思想试验,相当于一次再想象再创造,但其中很多说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套用,实在有点牵强附会。不是所有人读《三体》都是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这样读是把《三体》读扁了。
*生动体现了罗胖说的为你一个人而说的理念,对于用户的认知也有较强的要求。
*体验好于大部分的听书产品。
《光荣与梦想》听后感。
散想:*罗斯福极具个人魅力,凭的是他的残疾,他的演讲能力,和他与公众对话的方式。
*罗斯福新政的很多措施都与胡佛搞的一些措施是一样的性质,可人民就是相信罗斯福,相信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罗斯福新政的好坏至今争论不休。二战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给了罗斯福一个很好的转移美国人民注意力的机会。1938年美国的经济发展又显疲软。而且富人们极其憎恨罗斯福。
*这是本好书,这是次好的转述。
*很多想法和观点,转述稿的篇幅决定了无法讲透讲清,就算讲透讲清了,也无法准确地交付到用户的认知中。
《智识分子》听后感
散想:*对于高考的看法,十分不赞同,如果三年的教育只是一个筛选的作用的话,那为何不直接中考就决定由谁上大学呢?如果教育只有筛选的作用的话,那高考艺考和军考,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只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却忽视了具体的每个人的生存境况。同样是被逼无奈,被逼着做题和被逼着去参与社会活动,真的一样吗?
*我有很多想法,但都戳不到要害。不着急,慢慢来。
*什么叫智识分子?我不知道
*一个智识分子,应该具有复杂的信念系统,我赞同。
散想:*留的悬念非常好,听完1还想听2
*里面大量具体的人和事儿非常吸引人。
*第一次听讲述者提到了原书的一些局限性,虽然讲的不是很好,但讲了比不讲好。
*人性的弱点,让人比较喜欢听惨的事情,别人倒霉的事情。
*看文稿里面的很多知识点和内容,都非常通俗易懂。
《哈佛中国史》听后体验
散想:*听了两遍,一遍是在晚上回宿舍洗衣服的时候,一遍是刚刚,为了省时间,一边听一边看英语新闻。听的非常笼统。
*中国人看中国历史,就像一个人在屋里研究这个屋子,他可以研究的很细,但这个屋子外貌是怎样的,这个屋子在什么环境里,别人怎么看这个屋子,他不知道。这就是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原因和必要性。
*秦汉一制,因为秦制太好了。但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汉朝官方就开始丑化秦始皇。
*秦汉历史有五个特征,我说不全,但我知道这些特征我都理解,有的之前还学过。这些特征里没有让我耳朵一颤的内容。
*了解了这本书的存在和其中的一些知识,但没记住什么有用的和有趣的。(有用的和有趣的这两者其实都很个性化,当然也有共性。)
(要有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