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是真理。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故乡都有一个月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故乡的月亮最美。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应该也是。
我在家乡生活了18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月亮更是记忆中最美之处。
家乡的山海拔不高,基本上都是土山,偶有奇石便成了山的点缀。每座山都不是独立的,连绵不绝,高大、柔和,让人觉得亲近、秀美。所以,有幸地,我从小就欣赏到苏东坡的“月出东山上,徘徊于斗牛间”这样的人间美景。
更难得的,在群山环抱之下,还有两条江和数不清的小溪小河。水很清,清得能直接看到水里像丝带一样的水草,还有畅游的小鱼小虾。
我的家,就在一条小小的河边。打开门,就可以看见河边的大柳树,还有大柳树下的青石板,很多人用这块青石板洗衣服。
我喜欢在河边玩,白日在河边的柳树下嬉戏玩耍,晚上则会在坐在大柳树巨大的根上,听大人们聊天,间或也会在月光下拨一根有坚韧的草,在河边的稀泥里拨出几个小螃蟹,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候,故乡的月亮从绵延的群山中慢慢地移到了晴空中,清辉笼罩着整个大地,温柔而神秘。蝉鸣在清风中轻轻地叫着,远处有蛙鸣在附和,一贯顽皮的我即使不懂什么叫诗意,却也喜欢背靠着大柳树,托腮静静看着水中的月亮。清亮的水中,有淡墨似的柳树,浓密的柳条上还有一轮大大圆圆的月亮。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北京。北京有很多赏月的地方,堪称美景。有空旷绮丽的“卢沟晓月”,有泛舟什刹海的“月在云中轩”,更有雁栖湖中美丽的“月在东方”,这些美景都是美丽绝伦的,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故乡那条小河的月亮。
当然,这么多年也走过不少地方,体验过海上赏月的满目金辉,更有山水间“三潭映月”那样的奇观,记在心里的依然是故乡的月亮。
如沈从文先生所说,“我走过很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在我这就要变成:
我走过很多地方的路,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地方的月亮,却只觉得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最美丽。
年岁渐大,日日奔走于他乡的土地上,故乡也渐行渐远,只能将故乡的月亮悬挂心间,独自品味,喝下一杯名叫乡愁的酒。
明月挂高空,我怅望南方,心怀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