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25日,央行发布了公告,宣布自10月8日起调整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这也意味着房贷利率迎来了4年以来的首次大调整。那么这次的调整,对普通人买房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央行发布的公告,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点:
1、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形成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2、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过程;3、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4、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6、新老划断,2019年10月8日前,已经发放和已经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贷款仍按原合同执行;7、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
改革后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如何定价?
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以最近一个月的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率(LPR)为定价基准,在此基础上加点形成。加点数值会根据当地住房信贷政策要求确定,原则上需要体现贷款风险状况。
各个城市的定价,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由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再由贷款银行根据本机构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改革前:贷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这个利率由政策确定,除非全面降息,否则不会轻易改变。
改革后:贷款市场报价率((LoanPrimeRate,简称LPR)
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
确定定价基准的相应期限应该怎么理解
目前的LPR,有两个期限品种:1年期以内,5年期以上。两者各有其直接对应的基准,贷款银行在确定参考基准后,通过调整加点数值,体现期限利差因素。
什么是利率重定价,重定价周期和基准怎么算?
利率重定价,指贷款银行根据合同约定的算法,在一个周期结束后,重新按照定价基准变化,形成新的贷款利率。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最长为合同期限。借款人和贷款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率风险承担能力,由双方协商约定。
每次利率重新定价时,定价基准调整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也就是说,如果之前已约定一年期重定价,一年后的LPR比上一年低,那么你就能按更低利率去还贷,反之如果利率上升,你也必须承担利息增加的风险。
就目前来看,这个规定在近期对购房影响不大,但如果未来利率下行,市场转为宽松,影响就会凸显。从短期的实际利率水平来看,对绝大部分购房者来说,变化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