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副产品”这一论断是社会学家郑也夫一本书的标题。作者在书中指出文明起源阶段的成果,比如婚姻制度、农业、文字、纸张等等,不是因为人们想创造它而出现的,而是带有偶然性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也可以从《枪炮、病菌与钢铁》中看出类似的概念。农业带来了多余的粮食,养活了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促成了新技术出现,然而欧洲人开始耕作的时候,不会想到农业文明发展,会带来帮助他们征服美洲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也曾有类似的观点:人类行动,除掉他们直接知道欲望的那种结果之外,通常又产生一种附加的结果。
简单说,人的行动除了达成直接目的,往往会有附加结果。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人认知力的局限,人无法预先知道所有要发生的情况。比如火药的发明。道士使用硝石、硫磺等等材料是为了炼丹,结果意外发明了火药。火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就要远远大于丹药。
从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来看,“副产品”无处不在。
首先,文明层面。比如郑也夫提出农业出现是因为“天降圣米”。人最早是靠采集为生,因某种“圣米”(也就是某种野生作物)产量大,不用再找其他食物,所以人类定居下来,繁衍后代。人口越来越多,迫使人们有意识地栽培“圣米”,才有了农业。农业不因为人想开创农业而诞生,而是采食“圣米”的“副产品”。
其次,国家层面。比如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达伽马等等航海家,在欧洲各国君主的资助下航行,一是为了香料和金钱,二是为了开拓殖民地。除此以外,这一系列的远航行动,发现了新大陆,也使得世界日益连成整体。今天的全球化就可以算是大航海时代的“副产品”。
再次,个人层面。个人的身上更能体现这一规律。比如青霉素的发现。英国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为了撰写论文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想到培养皿被霉菌孢子污染,过了一个月之后他发现唯独霉菌周围没有出现葡萄球菌,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就这么被发现了。青霉素是弗莱明实验的“副产品”。
如今,科技发展让人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各个环节,像载人航天这种文明成就,达成目标的同时,反而不大容易有火药那样的“副产品”了。
但是“副产品”这一规律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所有的行动都可能造成预料之外的后果。如果可以顺势引导,意料之外的“副产品”也可以变得美妙无比,就像青霉素,可以毁掉弗莱明本来的实验,也可以变成伟大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