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禾女鬼
第一节
一读名字,您心里就画魂了吧,不是“张骞通西域”吗?几乎所有中国历史教科书都会有一节叫“张骞通西域”,写错了吧?没错,这接下来的两章大标题都叫“张骞去西域”。以我现在这情况,一时半会儿“通”不了,我还是先去了再说吧!
话说,我正式成了的“公主送嫁使臣”,因为那条:“未得诏许,永不得还”,准确地说应该是叫“陪嫁使臣”(我这个陪是“陪同”、“护送”的意思,跟陪嫁丫环可不一样啊,虽然都有一去难回或者不回的意思,但性质还是不同的啊)。
那日拜见天子之后,当晚,还得到了一堆赏赐作为我随行的行李,有饰品衣物、刀具灯具、香料、药材、生活用品等,几乎应有尽有,可对于我又似乎哪样都没有用,主要是我不会用,要是能把“返回器”赏赐给我最好不过了。其中有一套微型的刀具,非常精巧,尚不知具体功能,在我看来,非常像现代的手术刀,大小也相近。我毕竟学过医科,虽没毕业,解剖课成绩还是不错的,这套刀具看得我触景生情,当下收好,放入怀中,想着若不能回到现代,全当是个念相儿吧。还有几块精美的玉佩,皆是上等和玉田,皮色温润,雕工简易但琢磨细腻,如脂若凝,在现代绝不得见,在汉代也是皇家专享,要是带回现代还不知要值多少钱。可悲的是,何时能回去?全不得知。我挑了一块最小巧的,造型似一个小鸟抑或是小鸡的别在腰间,其他的收在一个小皮囊中。
随即,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些香料上,在那个时候这可是生活必须品,因为很多有毒物种还没有灭绝,出来捕食时恐会伤害人命,人们便使用香料来驱逐它们或用来解毒。香料中有一包看上去像种子一样的东西,香味并不浓郁,但轻闻一下便有一种清新镇静的感觉,紧接着就双目沉重,倍感困倦,这难道是古代的蒙汗药?我忽地想起了《鹿鼎记》中韦小宝用蒙汗药走遍天下的情节。心想,我也效仿他吧,还没参透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法则,学点偏门傍身也好。
其他的不知用途的,带去实在是累赘,也没有兴趣,就让小霍他们有喜欢的尽管拿走,不要客气,想要的人自会知道它的用途,也好物尽其用。只有小霍问我要了一个小小的金坠子,这东西应是挂在剑柄上作装饰的,我觉得佩剑是很实用的东西,这饰物挂上了,晃来晃去的,实在影响战斗力。若是这东西装上一个柄或是叉子,更适合给女孩子作“步摇”。对了,就是您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古装女子头上戴的一步一摇的头饰,那就是“步摇”。
后来的几日,我连接到五道圣旨,内容大多是本次出使的程序、路线、陪同人员、供给物资清单等等。皇帝的女儿出嫁,乃国家大事,一切皆有章可循。圣旨的“附件”一卷一卷地足足码了一大箱,包括:地图、名单、各种指示说明、账册等,这类文卷外皮用不同颜色的丝绢制成(西汉时代,还没有纸呢,到东汉蔡伦才造出纸来。宫里的文件自然须用高档的丝绢,其他文件大多用竹简),看上去十分地华贵,更显其重要。
距出发还有几日,我打算找几个文化水平较高的小郎官,每日给我念旨解释内容。依照圣旨所说,皇帝赐公主千人以上的宫婢仆从,还有“后勤保障”人员,公主府内官员小吏(堪比国家公务员)、工匠、手艺人、大夫郎中、“家庭教师”、歌舞教习优伶之人近五六百人,不仅如此,我手下的一部分郎官,包括小霍、小卫等以及皇帝侍卫中抽调出的一部分“安保”人员计五百人,均将与我一同“陪嫁”,皆是“未得召许,永不得还”。不知这些人是否如我一样自愿前往。因地域及生活环境的差别,可以想见,这个时代人类在迁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比现代要多得多,应没有多少人愿意背景离乡。此去西域,不知要有多少悲欢离合,恋恋不舍。看来,自古,结婚这件事,未必都是快乐的和幸福的呀。几千人参演的“公主出嫁”大片:女主角公主,死了未婚夫,失意请嫁异族;男主角我,失恋,有家不能回,前去异国他乡寻找回家路;各配角被强制离开故土,强制移民。此番“行动”未行先悲恸。
破解了圣旨的内容,记熟了要做的和要注意的事项,我的心反倒平静了很多。是时候去趟张府,真张骞的家了,拜辞他的父母。去见他的家人一直是我很怕的事情,父母不同于别人,我好怕被看出破绽。好在,根据汉代郎官的制度,一年中只有冬至前后,郎官才可以得到准许休假见家人。我自穿越来此,“生病”期间跟张骞家人通了多封书信(找人代写的)外,并未真正见过任何家人。几次老张大人下朝时,正赶上我当职,我老远向他挥手,他也回应我,虽看不清眼神,单凭那身影就足见一个父亲的牵挂和慈爱。这次躲不过去,不回家不符合逻辑呀,假儿子要向真父母辞行了。
第二节
张骞的家族是个大家族,在长安有很大的府地,大宅门儿。这一天,得知我要回来辞行,噢,得知张骞要回来辞行,家族各色人等来了不少,这大宅院就是像在开一个盛大的party,人来人往,应酬寒暄,仆从忙碌,热闹非凡。我一进门就有点慌神,这情景,如同请来一众专家来“鉴宝”一般。
想必这家人都知道“我脑子坏了”,总是过来几位说起我与他们的往事,并“相谈甚欢”,同时也明确表示理解我的“失忆”,并祝福我旅行顺利。来了一波又一波,我渐渐地了解了张骞的许多往事,用刚听来的内容来应对新到来的,一时也对付得来。最头疼的就是见他的父母亲,我早已观察定位好重点角色,上前一拜便匍匐不起,甚是深情。既然“失忆了”,要想过关,就得打真情牌。与其说我跟那位张公子长得相像不如说是完全重复,这对慈祥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怀疑。难道,在整个历史与时空的长河里,人的容貌以及整个形象真的是能重复的吗?此时,我甚至相信真有“二重身”这种超自然生物了。不然,我在这个时代怎么能见到这么多包括自己在内的重复的人呢!
自眼前这位母亲扶我起身,她的手就再也没离开过我,一会儿抚摸着我的头,一会儿擦眼泪,每次听到人家祝福一路顺利类似的话语,她的眼泪就会长流一阵,她看我的目光,似乎要把我融化,那样我便走不成了。我越发喜欢这个时代,这样一个重情的时代,一个有爱的时代啊。自打我穿越过来,一见我就哭的人真是不少,有兄弟,有父母,还有“情人”。还有皇后、公主、太子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前来恳求我帮忙,有这么多亲人挂念,再对比自小被花心的父亲无视,被忧愁的母亲忽视的那个我,联想起自己在现代社会的碌碌无为的境遇,此刻,我真正的找到了实足的存在感。怪不得大家这么喜欢穿越小说呢,那个叫什么若曦的不就是在现代被男友甩,穿越跑到清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成年儿子中有五个都喜欢她嘛。在现代一个“王子”也没有,穿越了就有五个真王子一起追,太过瘾了!我这儿一下子也遇到两位公主了,亲耳听到的有一人说喜欢我,比率也达百分之五十了,呵呵。
刚来这个时代没多久,它就给了我这么多荣耀和亲情,还有财宝,我还要离开它回到现代去吗,我是否是为这个时代而生的呢?
终于到了张骞该离家的时候,我正担心这位张妈妈会更伤心不舍,突然发觉她抚摸我头发的手,放慢了,她在我耳后的一处着重摸了摸,抽回了手,擦干泪水道:“孩子,这就回去吧!我怕是看不见儿子回来了,你好自为之,娘总是会想念自己的儿子的……”说着,她脸上掠过一丝疑惑。难道,她认出我是冒牌货了?
我起身离去,众人皆送,包括老父亲一直挽着我出了府第,而母亲跟众女眷均留在内堂,我回望了她的脸,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深情地望着她,真想透过她的脸再看见母亲的脸,而这张脸上写满疑惑,当我走到大门,再次回望她时,她的神色已经告诉我,她已经确认过了,我不是她儿子,不是张骞。
第三节
虽然,我敢打赌张骞的母亲已经知道我是个假的,但是我绝对相信,她不会告发我,她在质疑自己儿子下落时,绝对会放我这个一模一样的“假货”一马。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她是没有办法弄清楚自己的真儿子去了哪儿,她也不会声张。她的眼神告诉我,她相信我是个好人,没有加害他的儿子。以她在官宦人家的见识,她知道她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跟我这个“大汉使臣”作对。
我临走时,她对我说的那句话已经说的清清楚楚。“孩子,这就回去吧!我怕是看不见儿子回来了,你好自为之,娘总是会想念自己的儿子的……”
她绝对没有混淆“孩子”和“儿子”这两个词,她已经将她的态度告诉我了,在她眼里,我就是跟她“儿子”一样的“孩子”……
又过了几日,张骞家那边没有任何动静,日后也不会有任何动静,见父母这一关总算是过了。
终于到了出发的吉时,按圣旨的安排,这一天,我带着整个队伍要到上阳宫外的“广场”上接受皇帝的亲授的“符节”①,那里将举行一个授节大典,我在接受过“符节”后,即刻带队出发。我穿好盛装,率领随行“陪嫁”的五百郎官,与留下的郎官和郎官队长正式道别,郎官之间也相互拥抱,相互拍肩膀道珍重,依依惜别。
从郎官驿出来,直奔上阳宫,离上阳宫至少还有两公里的距离时,我已看见旌旗和各种幡盖随风飘舞,当我们走近这个场地,我得个妈呀,我简直呼出声来,在马上一晃,我从来没见过这大场面,大型团体操表演呢!?我在美国读书时,参加的各种庆典游行,哪个也没有达到这个规模!最震撼的还是这种气氛,但凡你接近这个区域,便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下意识地认为跪下才是最安全的一种姿态,并且你的心会非常情愿地被这种气氛征服。之前介绍过的那些各色“陪嫁”人等,早已列队排布在广场各处整齐而庄严。为拜见皇帝,那些宫女、太监、手艺人都要经皇家礼仪专业人员训练的,就算是广场舞大妈也给你训练得庄严肃穆。各“方阵”被一条铺着红毯的,一直通向上阳宫最大宫殿前的汉白玉台阶上的通道隔开。估计一会儿我要走红毯了,同电影颁奖礼上人流攒动,镁光灯频闪不同,这红毯独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走,其他人都得在两旁以崇敬的目光看着我。我顿时心中升起一种荣耀,如梦境一般。再次表白这个可爱的时代!
几近离这个区域一公里远的地方我被喝令下马。我整理了衣冠,走向皇帝皇后“主席台”的方向。
也不知哪里响起低沉的号角,让人心生恐怖,号角响起,广场上分列人员全都应声跪下,只有我一个人独行,可不是给我跪,全体都是面朝天子方向跪的,一寸崇敬的目光也没落到我身上,没人敢抬头,也可能他们觉得与我并没什么不同,都要去西域,都是“未经诏许,永不得还”。
那红毯好长啊,我估摸着走了二十分钟,才来到那汉白玉台阶脚下,这时,一队身着小尺寸的朝服的小少年,排着队出现在台阶上方的平台上,为首的正是太子刘彻,我立刻明白,这一队小朋友是储位皇子,各个精神抖擞,伶俐可爱,俊朗乖巧,当然,最有气质的还是太子刘彻,有一种霸气,看来猛男自小就是与众不同的。接着,云罗伞盖出场,皇帝和皇后缓缓走来,“工作人员”在那儿拆腾了半天,两位落坐。
我走上台阶,看来本集的重点就是走路,沿着一条线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
终于跟皇帝和皇后近在咫尺了,跪地大拜。
内侍把装有符的盒子呈上,打开,皇帝取了符的一半,放在一个托盘里,道:“来,朕要亲自把此符授予张爱卿!”说着,他两手取过托盘,站了起来,我跪行两步刚要接那托盘,这时皇帝的手开始抖,眼睛也不停地眨起来,接着,他整个人似乎要缩小的样子,不仅浑身皆抖,话也说不上来,“朕,朕,朕的头,朕的眼睛,啊,啊……”,他整个人向后仰了过去,那托盘已经脱手,碰在龙椅的把手上,那半个符被振了起来,抛向空中,一只手接住了它,那是皇后的手。
众内待拥了上来,赶紧救治皇帝,一旁背着小箱,一看就像太医的人也迅速上前把脉。
皇帝坐下来后,状态就好了一些,脸色苍白,满头冷汗地呆坐那儿。我估计着,他这是中风的前兆,一种晕眩症,并不是被人下毒之类,是正常的病理现象。内侍端了水上来,皇帝喝下后,摆了摆手,其他人等退下。这时的景帝已近晚年,他没有几年好日子了。
皇后手里拿着那半只符,缓缓向我走来,一只手将它递给了我,我双手接过,将它举过头顶,起身向四周以及台下众人展示了下(没有人鼓掌),把它放入怀中。这时内侍又把节杖拿来,皇后打算接过来,再授予我,这时突然一步跨过来一个小身影,一把拿过节杖,挡在皇后与我中间,此人正是刘彻,他双手捧起节杖,我再次跪了下来,两手举过头顶,接过他递来的节杖。刘彻伏过身来,低声道:“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召你回来,也要姐姐回来……”
“臣定不辱使命,臣拜辞陛下……”
我站起身,手持这根节杖,下了台阶,走向远方……
第四节
我再次走过那条长长的通道,上了马,率众人离开上阳宫。接着,在椒房殿外迎接了公主的车驾,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护驾的卫队,后勤补给人员另有三千多人,这部分人到了不同的驿站和封国任务就结束了,由当地派出的人员接替任务,前一部分人就返回,以此类推,直至将公主送到于阗。这三千人加上,奉旨“陪嫁”的近两千人,还有沿途吃用的牛羊畜禽(都是活的啊,一边走一边赶,现吃现杀,可不是讲究鲜活?这个时代,没有冷冻塑封技术,生肉没法带只好赶着活物,好在它们有脚,省得车架)。这个队伍甚是庞大,行走缓慢,渐渐队伍拉开距离,延绵几近数十里。我一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说是去和亲,这么多人去于阗,把它占领了也未可知。
我和公主的车驾,走在队伍偏前的位置,几个时辰后,已近长安近郊,眼前一片茂林,把前路遮成了小路,我们必须穿过这条小路,才会走上长安外的驰道②。小路明显是精修过的,走两辆马车是没问题的,两侧树木生长茂盛有致,很显然也是人工裁种,有些树木已近环抱,至少要有五十年的树龄。茂林高树之间,隐约可见宫殿的屋脊,所有屋脊色调以重黑色为主,殿宇式样风格与上阳宫和后宫各殿的简朴明显不同,虽已多年风化,仍能辨别其往日辉煌,这不是汉时宫阕,这是大秦帝国留下来奢华宫苑,我已经猜出这里是哪了。
我把小霍叫过来问道:“此为何地?”
“回大人,这里是‘上林苑’!”
这时,耳边响起低沉的音乐,怎么?还有配乐呢?发出这声音的乐器音调非常低,是有人吹出来的,吹的如泣如诉,听着听着,我只觉得这曲子这样耳熟。
“史卡保罗集市!?”绝对没错,就是这曲子。
“大人,您说什么,这没有集市呀?!”
极品,曲子也穿越了?我寻声望去,传出这曲子的是一处相对小巧许多的宫殿。我停下来,坐在马上听着。
“噢,大人,是平阳公主!”小霍道:“那是平阳公主的别苑,她经常在此地与众女眷演习乐舞以作消遣,这应该是公主在吹窨③,小的以前陪皇上来此地打猎时,也听到过,这窨只有平阳公主吹得最好了。”
“你不是说你只见过一位公主吗?是她吗?”
“小的不知,小的只听过这曲子,窨这东西几乎人人会吹,大人没病前也会,只是这么好听的吹奏,只有平阳公主了。谁也没有公主能吹!”最后这句,听着好别扭。
“只听声,你怎么知道是平阳公主?”
“皇上说的,皇上说的还有假?!”
“呃,好吧!……”
既然,是露西的女儿,那会吹“史卡保罗集市”也没什么稀奇的了。她可能是在为她的妹妹送行。按照汉制,本次出行,除皇后外,皇家的女眷是不能相送的,不能露面。姐姐在沿途吹个曲子送一下妹妹,也是一片情谊呀,还是不要打扰人家,继续走吧。走出一段距离还能听到这窨声,我又回了下头看那处宫苑,只见屋脊的一处缓台上站着一个身影,裹着红色汉锦的衣裙,挺拔婀娜,这一切都那么熟悉……只有她会那么美,这应该是哪个她,这是一个不停重复的时代。
……
我们继续前进,花了几个时辰,队伍的前头终于出了上林苑,上了驰道,前面卫队的马都可以跑起来了。
此时,只见不远处尘土飞扬,一匹白马飞奔而来,骑马之人正是太子刘彻。他见到我,勒住了马,跳了下来道:“张骞,我再来送送你,这回是我私人送你的,送朋友的……来,向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师傅……”
我才看见,他马上还驮了个,什么……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那是一头猪……野猪
猪,也向我眨了一眨眼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注:
①“符节”:“符”是古代用以证明权力和身体的证明工具。往往是有陶、木、金属制成的一个小巧的动物,从中间剖开,君主和臣子或是领导和下级,各拿一半,臣子或下级人员拿其中一半去执行任务,君主或是他的领导如要下达新的要求,或是需要调动他了,就自己或是派办事人员,手持另一半的符找到他,向其传达新的指示命令。为了让受指示的人相信(古代没有电子通讯设备无法打个电话告诉他叫对方相信),就将两个半符对在一起,全部吻合的,说明不是“假传圣旨”,前一个臣子或执行人,就得接受新的命令,只认符,不认人,谁拿符,听谁的。符这种东西,常用在军事和政治事务上,“信陵君窃符救赵”窃的就是兵符;政治交往中派出的使节一般也持有这种东西。“符合”这个词也是跟古代的这种物件的使用有关。
“节”:是用动物毛皮做成的一节一节的东西,绑在一根长棍子上,具体造型您可问度娘,有点像多串苍蝇甩子的合体,一般国家派出的使臣都持有这种东西,是君主授予的,代表使臣对国家和出使使命的忠诚。如果说“符”起的是证明作用的话,那么“节”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所谓“气节”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做使臣嘛,要有气节,忠于自己的国家,不能被对方收买。苏武牧羊(真的苏武,不是什么火锅店啊)时,不就拿着一个节,熬了二十几年嘛,节上的毛都没了,就剩棍了,上海话讲“老节棍”呢就是“太厉害了”的意思,二十多年呢,能不厉害嘛!
②驰道:古代的高速公路,秦始皇大修了一把,后来各朝都有修。
③窨:古代的一种乐器,造型像个小罐子,上面有孔,吹奏时通过按上面的孔以调整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