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逃不过。
Sir终于在这周末刷了几集《欢乐颂》。
第一感觉——
不愧是当下最火电视剧。
人设鲜明,冲突强烈,故事有现实意义。
是时代的镜子。
但Sir喜欢不起来。
不止我。
豆瓣评分从最高的9.1,跌到如今的7.4。
“三观不正”大家都看出来了。
它将人物的观念,能力,乃至命运,都绑死在各自的阶层。
像安迪、奇点,精英阶层,事业爱情兼得。
聊的是经济形势,读的是诗经,打个扑克都要扯上莎士比亚。
亲爱的麦克白夫人
您的双手也并不干净
曲筱绡,富二代。
没什么本事,也可以靠攀关系做生意。
而樊胜美这种出身不好的屌丝,走上人生巅峰的途径就是——拜金。
面包比爱情重要多了。
但是我不爱他
我也不可能爱他
我是有我的原则的
至于邱莹莹,关雎尔,就只能未战先降地感叹——
连樊姐都比不上,更不用提安迪。
这种泾渭分明的阶级论,刺伤了大众。
有人感受到“命运的恶意”,有人察觉出“精英的歧视”。
尽管导演主创以“反映现实”作为盾牌挡箭。
但还是改变不了后半程口碑崩坏的颓势。
也许是时候理清一个概念了——
即——
好的影视作品一定要站在现实的土地,但我们在看这些作品时,仅仅是在消费现实么?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因为在Sir看来,《欢乐颂》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现实了。
这几乎是一部三句话离不开现实的电视剧。
钱。
钱。
钱。
绝大多数人物,面对的困境,都来源于物质。
家人无止境的索取。
朋友之间势利的评价。
爱情里若隐若现的虚荣心。
密不透风的社会评价将每个人紧紧锁死,而你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
成功。
这也是贯穿目前的绝大多数现代国产剧的主题。
极端地说,在国产剧里,只有成功,没有成长。
他们是一群被灌输成功学概念的面目模糊的群体。
他们被生存苦难追击得狼狈不堪,玩命赛跑,而鲜少停下来想想,反思一个人,作为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做或许谈不上错。
但这样的人生,未免太没劲。
这也是我们爱别人家拍的剧的原因。
同样是在说“婚内出轨”。
《福斯特医生》就没有正室小三互甩耳光的戏码(甚至原配还被小三打了)。
福斯特最后的胜利,也不是靠家庭美满换来。
最打动我们的那个细节是——
当福斯特知道丈夫出轨,厌恶情绪达到顶端。
有个小孩称呼她“福斯特医生”(丈夫的姓)。
她强烈反弹。
但真正释然时。
一个路人发病,她冲过去。
脱口而出:我是杰玛·福斯特医生。
儿子在一旁,投来崇拜的目光。
从拒绝承认,到主动冠名,《福斯特医生》告诉我们,一份专注并专业的职业,才是一个女人体面的基石。
同样是在说贫穷无产者的生活。
《无耻之徒》里的暴力、毒品、滥交、欺诈、无知在贫穷中越烧越旺。
每个人都活得不如狗。
但《无耻之徒》的魅力在于底层社会的脏乱差和人物鸡飞狗跳的操蛋生活吗?
不是。
真正吸引我们的,是无耻之家那股混不吝的精神气。
他们敢于揽下“不公平”的责难。
是我
不是环境
不是基因
是我自己的错
找到自己方式对抗。
用尽歪门邪道和命运斗个你死我活。
还记得Frank患癌不死,第一件事是滚着轮椅去密歇根湖边骂老天!
在他们对生活的回应中,我们得到以毒攻毒的治愈力——
一个大写的F*CK
一个显著的差别是——
在国产剧中,剧情推进的方法,总离不开一个极品“坏人”。
哥哥嫂子一出事,心安理得问妹妹要钱,规定给多少,几时给。
打电话,一开口不是关心,是要钱——
没什么事,我就是想问问你,什么时候寄钱回来呀?
父亲也一样,把对女儿无止境的索取,看成当然。
而那些成功的英美剧早已道出——
困境永远来自于你。
正视自我,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
我们最擅长的两件事:知道怎么重新爬起来,知道怎么及时行乐。
别把世界的功利,当成你只能活得功利的理由。
纵然我们生活在阴沟,依然该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