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下午的太陽斜斜的照過來,像電池不怎麼充足的手電筒光,懶懶的暈暈的罩在這些野菜野草身上,染上了一層淡淡的軟軟的橘黃色,連葉片上的小小絨毛也沐浴在軟光裡,忍不住想伸手去摸摸。有些日子没有看見小菜園了,這些野菜野草擠擠挨挨的鋪滿了小菜園子,煞是好看呢。不曉得它們在沒有太陽的時候,颳風下雨的時候是個什麼樣子。
像是去年吧,小菜園也裡長出一株小小的植物,不曉得叫什麼名字,也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生長的,等看見它的時候,雖然小卻獨自的長著,凜凜然的亭亭玉立。我趕緊找個漂亮的小花缽,讓這無名的小東西,有一個好的環境生長。定出了按時澆水、按時施肥的計劃,現有的資源首先滿足它的需要,在颳風下雨的日子,把它端到遮避風雨的地方,在沒有太陽的日子,把它端到光線充足的地方。小東西自從搬進小花缽,好像慢慢的失去了生長的活力。趕緊施肥澆水,看看有沒有病蟲傷害了它。一段時間過去了沒見生長,又一段時間過去了還是老樣子,細看好像變得比原來還要小,表面看上去好像好好的,可輕輕一碰就掉葉,竟然整個枝幹也被枯萎了,死了,哎……
看到今天小菜園裡的黃鵪菜、龍葵、刺莧、苎麻等野菜,爭奇鬥艷自由自在的生長,悔不該當初把那棵不知名的小植物,放進所謂漂亮的小花缽。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生長,也會讓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菜園裡的黃鵪菜瘦瘦長長的,腰杆也挺得直直的,枝幹上頂著含苞欲放小黃花,微風吹來枝幹隨風搖曳,頂端的小黃花頻頻點頭,一隻小蜘蛛順風滑落帶出若隱若現細細的絲。黃鵪菜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種野花,開花前你看不到它,開花后小小的黃花遇風花易落,你也不容易看到它,幸好今天無風我看見了它。過去人們管它叫黃瓜菜,估摸著是長大了要上學了,才取了“黃鵪菜”的學名。黃鵪菜雖說不上是美味的野菜,但它的幼葉用水煮幾分鐘后,涼拌也還是可口的小菜,将它的花蕾连梗采下,切段可腌制成泡菜。黃鵪菜除了食用外也還有藥用價值。它的种子边成熟边脱落,借冠毛随风传播,不需要人工引种栽培。菜園裡的龍葵也伸出幾個光亮亮的腦袋,我發現黑紫色的腦袋在陽光下更是閃閃發亮。龍葵成熟的漿果可以食用,也具有藥用價值。還有刺莧又名莧菜,有道是,紫藤屋內書聲琅琅,小菜園裡莧香縈繞。刺莧既可作為蔬菜食用,也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有一回感冒了去看中醫,老中醫從老花鏡後面對我說,現在的中草藥多是人工種植,藥要多抓兩副。多抓兩幅有沒有用?老中醫強調說,人工種植的藥效沒有野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