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偶然和朋友谈到一个深埋我心中多年的问题——我们是不是愿意做那个别人眼中的我?突然像找到知己一般激动的我赶快抓住这个话题。
朋友说,过去别人曾说她细心、会照顾别人,也有人说谁娶了她一定会很幸福,可是她觉得被这样的话描述虽然是一种夸奖,但有时会委屈,谁不愿意一直天真烂漫,谁不愿意什么都不知道的被人照顾,谁愿意主动做这样一个照顾别人细心周全的人呢?
我突然很想流泪,她说的这不也是我吗?亦或是你?世界上的很多角落都有我们这样被“细心”“仔细”“懂事”“贤妻良母”等等定义的人,也许会有人说“你们真矫情”,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只有自己才是最明白的吧。
我没有什么资格去聊别人的故事,就谈谈自己好了。
从小时候开始,“懂事”这个词就被各种大人用在我的身上,因为不怎么淘气,因为有些内向,因为成绩好,因为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填饱肚子,因为偶尔会做一些家务,可能还因为我长的比较文静,因为有一次一个并不怎么熟的大人竟然用“成熟”来形容9岁的我,我想大概是因为长相(可能还有气质?可我还是不怎么明白9岁怎么成熟了)
后来上了中学,担任班长,这样的职务更是逼着我成长,曾经有些内向的我不得不去作为一个班级的小代表去在学校里开会,去在公共场合讲话,去发挥我的带头作用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我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会怯场,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个小小的职务也让我学会遇事想的更周全仔细,凡是为了班里同学着想,甚至有时候会被同学说“你能不能为你自己多想想”,甚至班主任在我生日的留言中写道“以后多为自己想想,不要只为别人”。现在我都想不出那时的我到底有多“圣母”,但那时候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很会照顾别人”“很会为别人着想”,甚至有一个搞笑的词我现在还记着——“慈母”,这是一个现在和我关系还很好的哥们在初中对我的评价,我无法想出他怎么会送我这个词,下次见了他我一定要好好和他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始终相信人和人之间个感情都是相互的,我会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我好,起码是我曾经好些年的体验。可能因为“班长”的关系,当然也有我的性格原因(我已经脱离曾经内向的我了)我和班里的同学都很熟,男生们会和我称兄道弟,他们会叫我“爽哥”,女生们和我的关系也很好,她们会叫我“爽姐”,我就在这两种性别中来回替换。
后来的后来,离开家在外地上大学,很多事情都要自己第一次面对,就算不懂、不会,我会去尝试、去学习,而不是一味等待与无助。从自己一个人面对银行各种业务,自己为宿舍安装路由器,到自己规划路线攻略出去玩等等。曾经被人说“很懂事”“很会照顾人”的女生变得更加独立,能力更强了。
离开了被安排的学习生活,我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除了上课学习和看书,我为自己列了许多要做的事情,小到该吃什么,大到每年要完成什么计划。比如每天吃多少水果、要常吃燕麦红枣酸奶这些东西,少吃垃圾食品,每周保持5次左右的运动频率、每周看一部好电影,每个月的某天去完成一次爱心捐助,有时间就结伴出去旅行,每年学会一样新的东西,或者平时无聊了就画画、唱歌、弹尤克里里、吹口琴。对,我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要把我的小日子过得精彩。
后来的后来我还记着一些他们的评价。从小时候的“懂事”到中学时候,女生小Q说和我在一块的时候很有安全感,男生小Y说和我关系太好了没把我当女生。一个男同学也曾说“谁娶了一定很幸福”,甚至一个朋友的前男友还和我朋友说“谁娶了爽哥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再后来很多人给我的评价好像还是没有跳出以前的圈子。那么,这样的我,我愿意成为吗?或者是你愿意成为吗?
我就是不想,不管是我的逆反心理还是什么在作祟,我现在就是很讨厌这样的词语,被别人说得你好像什么都能自己搞定,被人说得你好像不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谁不喜欢被照顾的感觉呢?谁还不是个小公举咋地?我也有自己的小脾气啊,也希望可以什么都不管的去依赖别人,而且哪有人什么都会做的很周全,为什么要一直用这样的词形容我呢?我不想一直做你们眼中的我。虽然我也做不到什么都不考虑、什么都依赖别人、什么都不会的那种需要保护的小女生那样,虽然我还是矛盾自己是不是该改变一下,虽然我还是这样的我,但就是不想做你们眼中的我。
其实自己理性的时候想过,如果我不这样那就不是我了,而且别人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如果常常为此而纠结的话那得多痛苦啊,可能自己思想太幼稚了吧,这就当发发牢骚好了,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你愿意成为他们眼中个的那个你吗?
这个问题留给以后的你我吧,也许会有新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