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要用旧知识去学习或者获取新知识”;常言道“要用迁移的方法获取知识”;常言道“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课堂上“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是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宏伟的主张。在我看来,鼓励学生课堂上“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就是教会学生“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用迁移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前提,甚至是路径。
只有善于“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才有可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建立“连结”;也才有可能生成“迁移”。比如,第一次听到“分数”这个词,可以胡思乱想成是不是“疯数”;因为有“疯人”,“疯人”就是不正常的人,“疯数”会不会是不正常的数呢;也可以胡思乱想成“风数”,既然有“风数”,会不会有“雨数”“雪数”……在这样胡思乱想的基础上,真正了解了分数后,豁然明白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回事,深刻理解分数的真正内涵才有了可能。
再如,学习“比”这一知识时,“胡思乱想”的人有可能想到“比较”一词,事实上“比较”正是“比”的本源。“比”的内涵很丰富,其意义之一正是“比较”。甲和乙的质量比是3:5,意思就是把甲的质量看作3份的话,乙的质量就有5份。显然这正是比较二者的质量。课本里所说“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比”的真正内涵。
“胡思乱想”是“胡说八道”的前提,“胡说八道”是“胡思乱想”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外在表现。只有先做到“胡思乱想”,才可能有“胡说八道”;怎么“胡思乱想”,就怎么表达出来,也才能做到“胡说八道”。
只有广泛的“胡思乱想”,才有可能在“广泛”中聚焦到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也才可能寻求到“迁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