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路径

      常言道“要用旧知识去学习或者获取新知识”;常言道“要用迁移的方法获取知识”;常言道“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课堂上“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是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宏伟的主张。在我看来,鼓励学生课堂上“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就是教会学生“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用迁移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前提,甚至是路径。

        只有善于“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才有可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建立“连结”;也才有可能生成“迁移”。比如,第一次听到“分数”这个词,可以胡思乱想成是不是“疯数”;因为有“疯人”,“疯人”就是不正常的人,“疯数”会不会是不正常的数呢;也可以胡思乱想成“风数”,既然有“风数”,会不会有“雨数”“雪数”……在这样胡思乱想的基础上,真正了解了分数后,豁然明白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回事,深刻理解分数的真正内涵才有了可能。

        再如,学习“比”这一知识时,“胡思乱想”的人有可能想到“比较”一词,事实上“比较”正是“比”的本源。“比”的内涵很丰富,其意义之一正是“比较”。甲和乙的质量比是3:5,意思就是把甲的质量看作3份的话,乙的质量就有5份。显然这正是比较二者的质量。课本里所说“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比”的真正内涵。

        “胡思乱想”是“胡说八道”的前提,“胡说八道”是“胡思乱想”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外在表现。只有先做到“胡思乱想”,才可能有“胡说八道”;怎么“胡思乱想”,就怎么表达出来,也才能做到“胡说八道”。

        只有广泛的“胡思乱想”,才有可能在“广泛”中聚焦到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也才可能寻求到“迁移”的路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的课程结束后,按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一件事就是去体验一下自由联想。老公正好不在家,简单的吃了点东西,打开手机...
    秦晋方阅读 364评论 1 6
  • 很抱歉,我又拥有凌晨四点的光景了。 准确点说应该是从凌晨两点半一直到清晨,我再一次异常清醒的拥有这常人极少会拥有的...
    胡八毛阅读 365评论 0 3
  • 我有一个转变!我一直畏难,不愿意碰具体事情,既是怕麻烦,也是绕着具体事情走,现在,我觉得事情就是一件件具体的,急不...
    咸叔说阅读 296评论 0 1
  • (1) 我每天在散步的时候,都喜欢思考点儿问题哈。就是一种自由放飞的感觉,没有什么方向也没有什么计划,任凭自己的思...
    树伟阅读 954评论 16 37
  • (1) 天、总算是晴了。 一大早高高兴兴地走出去散步,出了大门口才发现,现在的大晴天,好像已经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了...
    树伟阅读 1,407评论 24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