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笑来老师专栏中的《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脑袋还处于待机状态,有点懵,不知该写些什么。
最近几章的内容有些难以理解,不过信奉“看不懂也要坚持把它读完”的原则,继续读了下去。既然看完了就随便写点吧,也许写着写着就把问题想明白了,什么也不写的话,岂不是白花那么长时间阅读了。
关于“自我驱动力”让我想到了前面老师讲过的一个概念,“在学习某项技能之前,先赋予它某个重大的意义”,这样就不用苦哈哈的坚持了。每次想要半途而废的时候就把当时记录下的那个“重大意义”拿出来回顾,继续前行。
现在看来,那个重大意义就是一种“自我驱动力”。在学笑来老师说的赋予事件重大意义之前,我学习任何事情似乎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一直陷入一种“坚持,放弃,然后再坚持,再放弃……”的恶性循环中。
在学了笑来老师说的“赋予事件重大意义”之后,我做事情的三分钟热度似乎有所改善,比如,早起,我算了一下我每天早上如果能早起三个小时,那么一年多下来,我就比别人多出1000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而这1000多个小时可以用来学习各种技能,我就拥有了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想到同样的时间,别人用来睡觉,我用来学习新知识,我就会为自己有这样的觉悟感到庆幸。
后来由于情绪失控,陷入抑郁之中,这种快感并没有维持多久。几个月后,我驱散了心中的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回顾自己过去那几个月的回忆,一片空白。时间也是飞快的流逝,不知不觉一年又接近尾声了,我的青春也即将逝去,我深刻的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所以我现在更加想要抓紧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去成长。
11月,重新捡起了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又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笑来老师回答是“刚需”,那什么是刚需呢?刚需就是指对某种东西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也就是说没有它你会非常难受,焦躁不安。这就好比经常吸烟的人,想吸烟却没烟时,内心就像打开了一个缺口,痛苦难耐。而当这种需求得到补给时,内心就会得到极大满足。所以,如果当你把学习某种技能也能看作是一种刚需时,那么学习这项技能就会像我们平时吃饭喝水一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因为知道提升元认知能力可以让我察觉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我想要提升元认知能力,而提升这个能力每天至少需要坐享30分钟,而坐享最佳的时光是早上。我因为白天要做事,所以必须每天八点前起床洗漱。因而,为了能够完成坐享,我必须比平常起的早,也就是说必须在七点半前起床。后来我又觉得早上写作是我思路最清晰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质量更高,同时写一篇文章我一般需要1.5小时,所以,为了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我必须在早上六点就得起来。
你想啊,如果不早起,我就完成不了坐享,写作效率也没那么高,我就特别难受,我总会觉的自己还有重要的事情没做完,或者担心做得不够好,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样损失就大了。所以,早起就成了我的“刚需”。
我有很多想学想做的东西,比如学英语,学execl.word.ppt的制作,学习摄影,学习书法等,但是要么就是没有做出任何行动,要么就是做出行动不久后就放弃了!我就先说说学英语吧!
英语是我很想拥有的一门语言,我也有想把它学好,之前我也付出了一些行动,比如背单词,买薄荷阅读的课程,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我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度还不够高,只停留在“对它感兴趣”这个阶段,还没有达到热爱的程度。并且我还没有真正从心底去说服自己。
上学的时候呢,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想要考个好成绩,后来步入社会想学呢,是因为别人说懂英语的人工资高,再后来呢,是有次在长城上旅游遇到一老外,我因为不会说英语而错失他们合影的机会,当时的情景很尴尬,我被刺激到了。现在想学好呢,是因为知道英语在将来会是一种必备技能。
我为了能够在将来拥有足够的竞争力,所以我想把英语变为我的技能。此刻,我也终于付出了实际行动,不再只停留在“想”的层面上。目前做的就是每天背单词,想把四级词汇背完,然后想着再练习“听,说,读,写”。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所以,我对学英语热爱还不够浓烈。我有想到笑来老师说的,赋予事件重大意义。
于是我对自己说,现在学好英语将来与孩子进行对话,帮助他练好口语。或者以后出国旅游就没有语言障碍,就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然而,心中对学好英语的欲望还不够强烈,也就是说这些意义都无法让我把学好英语当成“刚需”。
前两天我看了一部叫《柯莱特》的电影,这是柯莱特年轻时候一些经历的缩写,因为好奇,我就去百度上查了她,她是一位法国国宝级作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我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有种想要更多了解她的欲望,我就很想通过阅读她的书籍来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性,为何法国人民对她的评价如此之高。因为经常听到笑来老师说,看翻版书被别人坑了都不知道,所以,那一刻我脑海里出现的竟然是想读她的原著。然而,她是一位法国作者,我暂时还没想去学习法文,所以关于要阅读她的小说的想法就暂且放一放吧!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我似乎知道找到如何把学好英语当作“刚需”了。而这个方法,在专栏的留言上我也看到了---“因为我知道英语是未来必备的技能,所以必须学习。然后通过阅读一本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书籍直接开读,遇到翻译不了的就查字典,再读不懂就想法设法解决,坚持,直到把它像读母语一样读懂理解,把里面的内容思想内化。”
看到重点了吗?对的,就是“兴趣”。通常我们遇到一件新鲜事,首先我们都是好奇的,然后有了足够的好奇心就会产生兴趣,而兴趣它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在这个“保质期”没有深入的去挖掘它,那么我们对它的了解就停留在表面,从而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兴趣。
目前我呢,还处于兴趣这个阶段,所以,我可以先找一本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英文书籍,并把该书籍的作者,以及这本书的背景等都去了解一遍,来增强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对这本书籍了解的更深入,阅读英语慢慢也就形成了习惯。
之前,我一直陷入这样的一个误区,觉得自己国家那么多的好书还没看呢,哪还有时间阅读国外的。中国与外国的作家到底是有些不同的是,中国作家写的比较含蓄,思想相对保守些,而国外的思想显得较为开放,他们的描述让人们能直观的看到事情的真相。并且,现在很多的一手资料都是来自国外,多掌握一些这样的资讯也许能更好的帮我们预测未来,从而能够做好当下的选择。
通过层层剖析下,我学好英语重大意义就出来了---想拥有更好的思维模式,并想通过获得国外的一手资料帮助自己更好的预测未来,做好当下的选择。因而,学好英语就成了我的“刚需”。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刚需”的形成过程,首先是足够的好奇心,然而“好奇心”是非常脆弱的,很可能会因为别人的否定,泼冷水而熄灭,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它。有了好奇心,自然就会产生兴趣,然而兴趣也有“保质期”,所以,就得加大对它的了解,并赋予重大意义,慢慢变成习惯,让它变成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情,不做就很难受的事情。
同时,我觉得想要让学某种技能成为刚需,首先,赋予这个技能的重大意义必须非常的清晰且接近目前的现状。其次就要拥有主动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大量事实思考分析,预测未来需要的某种技能,在暂时不需要前就学习它。还有,就是我们的“刚需”必须是正确的,假如把“找借口,抱怨,活在过去”等当成刚需,那么离我们想要的生活只会更遭。
如果没有“刚需”,我们很多事情就会一直停留在“想”的层面,又如果没有“主动的刚需”,我们就会经常生活打的措手不及,再如果没有“正确的刚需”,我们就会离我们憧憬的生活越来越远。
虽然,“刚需”决定了我们的自我驱动力,但只有“正确且主动的刚需”才能驱使我们变得越来越优秀,甚至优秀到成为一种习惯。
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