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儿子特别奇怪,背课文怎么都背不下来,非要他给读,他读的儿子就会很快记下来,平时也是,让儿子读书也不干,非要妈妈读给他听,你说哪有这样的?这以后可厉害了,学什么都得带个家长做陪“读”。
哈哈,儿子太可爱了,其实这是因为每个孩子认知通道的倾向都不太一样,虽然所有健康的孩子都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全面发展的,但是每个孩子的侧重都不一样,这个朋友的儿子是典型的以听力为最佳认知通道的孩子。
例如,我们小时候听歌都用磁带,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听一首歌,听几遍我就会唱了,她却一点都学不会,对于这件事我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她学习成绩特别好,唱歌也行,就是记不住歌词,她却很坦然,说因为她没看见歌词,我说这还用看歌词?听不就行了吗?又不是听不懂,那不一样,她记歌词必须得有歌词,果真看着歌词很快就记下来了,我这个好朋友是典型的以“视觉”为最佳认知通道的,所以她读书成绩特别好。
有的孩子背诵课文必须要念出声、有些只能默记;有的孩子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有些就要边听课边低头找书里面的对应内容;有的孩子笔记写得特别好,有的孩子特别会找重点;有的孩子擅长读、有的孩子擅长写、有的擅长听。
其实写到这里,很多家长就已经开始寻找孩子的最佳认知通道了,那些怎么叫他都听不见的孩子,肯定是听力这条认知通道不太灵,没错,知道自己和孩子的最佳认知通道对于记忆和理解知识、处理事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不识字,但是只要听下人的汇报就能一切了然于心,并不影响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女管理者,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孩子的认知通道。
第一,最佳认知通道并不一定都是天生的,也有后天环境的培养。
最佳认知通道有天生的,也会遗传,但是也有很多是后天环境的培养。爸爸是个音乐家,儿子天生就听力好;妈妈是个作家,女儿从小就爱看书;妈妈是名演说家,女儿从小就能说会道;爸爸是名厨师,儿子从小就味觉出众;妈妈是名画家,儿子从小就观察入微、动手能力还强。这些都非常正常,很多孩子最后都从事了自己父母或者祖辈所从事的职业,而且越做越好,这是天生的优势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最佳通道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像文章开头那位朋友,因为孩子淘气,读书坐不住,他没办法就只能用手机给儿子播放各种故事、各种童话、各种广播,这样不用孩子坐着不动、也不影响孩子干别的事情,渐渐地孩子的听力就练出来了。
其实读书也一样,没有孩子不爱阅读,之所以很多孩子都不爱读书,就是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没有把孩子的阅读兴趣给提起来。这大部分的原因是家长的急功近利,总想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给孩子买高于他们能力的读物,还希望一本书能够满足孩子很长时间的需求,书太薄了、书没有多少字都是家长所排斥的。这么说吧,如果家里有几百册的无字书,就是让孩子小时候只读图、大量的读图,孩子一定会非常爱阅读,还热爱思考。
第二,把主要精力放在最佳认知通道上。
我曾经听过一个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木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木板短,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主要是用在教育上,就是说孩子要全面发展,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短板上,取长补短,以达到木板的长度平均,可以装更多的水。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个理论,反正我不理解,我觉得如果人生是个木桶,那么决定人生高度的一定是最高的那块木板,短板只是一个支撑点而已,支撑点不能没有,所以每个孩子都要上学,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等等,但是决定一个人最终发展水平的,肯定是最擅长的那一部分,只要最高的木板一直在长,孩子的发展就能一直向上。
如果发现孩子的最佳通道不是家长想要的,也不要着急,海伦·凯勒听不见也看不见,只会用手去感受,也能成为伟大的作家。知识就在那里、世界也就在那里,用什么方式去感受它并不是最重要的,感受到它、吸取到它才是最重要的,有个朋友的小孩还没上学就是每天跟爷爷一起听三国演义,他没有读书也能把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理得清清楚楚,还会评论自己喜欢谁,为什么。
所以如果找到孩子的最佳认知通道就是找到了孩子接触世界最好的方法,家长不要嫌弃孩子的认知通道,不要觉得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是视觉最好,那样就可能学习好了,嗅觉和味觉好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很多职业都需要很好的嗅觉和味觉,只是跟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已。
第三,认知通道可以被打开。
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提升哪方面的认知通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并不是很容易,例如有些孩子肢体不协调,家长带他们去进行感统训练,这就是帮助孩子打开认知通道,但是这种训练也只是让木桶的短板不至于变成缺口,要想把它变成长板需要的付出就太大了。
孩子的感知器官在不同时期发育状态不同,刚生下来的宝宝感知世界就是大人对他身体的触碰,对他视觉上色彩的锻炼等等,所以刚出生的孩子要多做抚触,他们才能更好的发育脑神经才能更聪明,到了两岁左右就开始了语言功能的飞速发展期,并且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发育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孩子的各项认知发展,尽量不要只停留在哄孩子和看孩子上。
是不是认知通道打开越早、打开的越多就越好呢?这可不一定。都说男孩开窍晚,其实就是认知通道打开得比较晚,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女孩懂事早,认知通道相对较多,但是上了初高中之后反而更容易分心。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认知早晚和多少而着急上火,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发展的,只要找到最佳认知通道并加以利用,帮助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识和认识世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