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嘉馨:子裕和均均搭的家,还有小床,妞妞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对子裕说:我也想玩这个小积木。子裕说:好,妞妞这一些分给你,我和均均也用不了这么多。子裕把小积木分给妞妞一些玩。
美好:妞妞搬着自己的小凳子过来围观“煎饼”[偷笑]
远驰:小石榴和朵朵是鑫鑫的小猫。妞妞说星冉是自己的小狗 ,还给喂食儿。结果小狗不吃,说“我要吃肉”。/p>
中午妞妞起床喝水,子裕说“妞妞我听见你哭了”,妞妞说我没哭。子裕说我听见了,妞妞笑着说我没哭,是鑫鑫说话呢。妞妞今天是一次也没哭,状态良好。
子裕画了一个小人儿说:这是我画的均均。妞妞也画了一副画,说:我画的是霖霖。
妈妈:今天接妞妞放学路上她很开心,小嘴巴一直不停的跟我说话,说的最多的就是“妞妞是好宝宝,妞妞长大了,很勇敢,自己上幼儿园不让妈妈陪”,言语中满满的自豪。她在通向独立的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上幼儿园要和妈妈分开这件事情已经不再困扰她。上周送园的时候不再哭,但回家不让提幼儿园,而今天她又有进步,放学后主动跟我分享幼儿园的事情了,可喜可贺!
蜗牛屋:孩子的界限不清与控制能力,遵守规则的能力从何而来?
每个孩子都“界限不清”,控制能力也都有限,因他们正在从简单走向复杂的生命历程之中。这就是成长的意义。界限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强的能力。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并非学会“遵守规则”那么简单,而是要传授给孩子:根据环境调整自己遵守界限的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遵守规则的能力从何而来?
1.通过充分的行动与感受,不断感知外界环境与他人的界限。从外界对自己的反应中习得、模仿界限。
2.父母自身界限清晰,即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3.蜗牛屋幼儿园孩子遵守界限的能力从每日的呼吸节奏中“做”出来;从老师清晰的界限引导中明晰;从与伙伴的互动中练习中来;从充分运动、玩耍,从对身体的控能力中发展出来。
蜗牛屋:关于互动中的关系模式
在孩子们互动中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时常会倾向于去“拯救”,有的常“受伤”。孩子在关系中体验不同的角色,进而发展出丰富的社交应对能力。而当孩子总是在一个角色中时,即需要成人适当引导帮助。最常见的是陷入“受害者”角色中。当孩子的意识里总是认为“都是你的错!”时,他们就失去了自我负责,自我调节,自我承担的能力。父母和老师应保持中正。引导总是去拯救的孩子去尊重;总是去迫害的孩子将力量用在正确的地方;避免以同情或过度保护的态度对待总是受害者的孩子。帮助他们相信发展自己的能力。
11.24
嘉馨:妞妞“大吼”着,说自己是大怪兽,和石榴玩奥特曼打怪兽游戏
11.25
远驰:妞妞在幼儿园越来越放松,欢乐的时候逐渐增多。总体稳步向前迈进。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独立,会有一些压力。游戏中会说自己是“小怪兽”,做出吓人的动作。这也是孩子的自我保护和防御,同时也是她前行的勇气表达。声音多的时候妞妞会安静的听,能够抓住自己想听的声音和方向,会对老师说她听到了什么。而无意识时,有时会听不到呼唤。从同等情形下其他孩子的反应,因专注的原因较多,有时则是干扰引起。对生活影响很小。目前在前进和后退不断体验,慢慢等待。
11.26
嘉馨:看美好做豆沙糕的妞妞说:我喜欢吃这个。又看到美好把豆沙装进烤盘里,嫌弃的说:我不爱吃,不好吃[偷笑]
11.27
嘉馨:妞妞给安安找了几片树叶让他玩,妞妞主动和伙伴交往的意愿比之前更多
蜗牛屋:关于物品依恋。
原因:1.缺少安全感;2.心理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低幼孩子通常是因无法从与妈妈的关系中得到满足:爱、温暖、关注……);3.局限在感官享受或刺激中。
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从妈妈,从环境,从生活稳定性中来。当内在安全感和心理需求被满足后孩子将能独立走向外界。
局限在感官感受中的孩子需要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给予足够的运动时间,在大自然中的感官体验时间,与伙伴的社交时间等。避免声光等刺激性环境。
对孩子要求安慰物,不要拒绝。孩子完成与妈妈的分离需要时间与过程。但成人意识里要避免让安慰物替代妈妈的安抚,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信任孩子终将向前发展。
对物品特殊偏好的亦不应强行纠正。从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与游戏模式开始。增加与妈妈、与爸爸、与伙伴的互动。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物品上转移到关系上、环境中去。
[太阳]关于孩子性别教育。
七岁前的孩子性别教育包括:
1.知道男孩女孩不一样;
2.我从哪里来;
3.保护身体的隐私;
4.照顾自己的身体。
最简单的绘本《小鸡鸡的故事》涵盖了以上内容和基本的自我保护小常识。
在基本的穿衣打扮上建立性别意识基础上,孩子六岁以前互动中不必太严格划分与异性的界限。因他们的性别意识和界限还不太清晰。孩子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去观察异性与自己的不同。需要充分满足他们对自己身体和异性身体的好奇心。对身体探索需求被满足后他们才能在第二个七年安心去学习外界。六七岁以后可以开始逐渐有意识的区分男女,建立隐私观念。换衣服、避免公众场合随地大小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