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记性不只是指一种好的或是差的记忆功能。一些记忆力差的人也能记住一个难忘的故事。
我们能够记住那些一个个情节交织的,对我们有意义的、对我们的想法有着影响的事情,或是让我们感觉好或坏的事情。我们能够记住的,是那些能让我们情绪波动的故事。好的故事会被铭刻在听众的大脑中,字字句句被串成意义深远的整体,激发出生动而又强烈的情感。我们都记得,野狼"呼時呼時吹气,直到把房子吹倒"的《三只小猪》的故事。然而大多数人却不记得数学课上的"向量"。你要是想让人们记住什么,你就要让你的故事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一个难忘的形象或者镜头。让它能像《辛德勒名单》中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发条检》里圆挣着的眼晴,试图打电话回家的外星人一样清晰地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记。
细节越具体,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联系,这貌似不合常理,却是所有讲故事者共知的秘诀。如前文所述,一个成功的故事必然是触动了人类某种共性的故事。其实,要触动人类的共性,首先要描述个体的个性。
例如,你若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唤起听众对母亲的回忆,你首先要细致地描绘自己的母亲。你可以提到某个平凡的一天,母亲穿着朴素的衣服开着常见的车,送你去上学。这段叙述无需华丽的辞藻,也不必情节曲折,只要有清晰的细节,便能够让听众记起自己的母亲。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过往经历:
两个月前,我接到了一份新的挑战,为天津儿童五防公益活动编写一部儿童剧本。以《九型人格》一书为参考,展现不同人格特征的孩子有哪些特质?人格是否有好坏优劣之分?提醒父母不能用“看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这样的标准和方式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并从中学到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拿到《九型人格》这本书之前,我也找到了不同平台的音频、视频、讲座、大学公开课。不同的专家、学者、或者这方面的讲师、研究者的讲座、培训、书评等素材,构建起九型人格这本书不同角度的解读。不同人格特征的模型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作为编写创作的人,我经常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不同场景之中,想象着如果我是这样的人,我会说怎样的话?做什么样的动作?
我也带着孩子去看了很多场儿童剧,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往往让孩子们和台上的演员共情,一起哭一起笑,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也让我也意识到,如果仅仅通过说教怎么能引起家长们的共鸣呢?如果编写成一个个好故事才能深入孩子和家长们的心。
看了以上我的前期准备,蛮以为下笔就能滔滔江水了,可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写成简单粗暴的说教可不行啊!还得继续查找资源,写出一个孩子们爱看,又有教育意义的好故事的方法才行啊!
反思:
那么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呢?想想《白雪公主》的故事,想想《冰雪奇缘》里面的爱莎女王,《海底小纵队》的动画片,为什么孩子一看再看、百看不厌?一是简单有清晰的背景;二是有人物有互动;三是情节曲折。前两点比较好理解,第三点情节曲折如何表现呢?我借鉴了“中国演讲好声音”教官王雨豪,在《演讲就是讲故事》这篇文章中的方法:“正常状态→遭遇挫折→跌到谷底→奋起逆袭→重获精彩”,这也被成为编剧学里的U型结构。
有了这个方法,我就可以用心描述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啦!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SMART目标:
在2018年7月8日之前,完成编写九型人格儿童剧的剧本,通过微信公众号缨语频道、简书等渠道发表,并作为成果交付儿童五防公益组织。
行动:
计划模仿以下五个阶段,用故事思维创作《九型人格》儿童剧。把不同人格特征的角色,经历小于或等于这五个的阶段:第一阶段:正常状态;第二阶段:遭遇挫折;第三阶段:跌入谷底;第四阶段:痛定思痛;第五阶段:奋起逆袭;第六阶段:重回巅峰。从而在舞台上,展现出每一个不同人格特征的孩子标志性的语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