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婆和婆婆就经常带着我去寺庙祭拜。她们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每次去时,外婆都会拉着我,带好香蜡,纸钱,还有供果。从进山门开始,便一尊一尊的进行跪拜。外婆还会许下美好的愿望,祈求菩萨保佑她的儿女,还有外孙女我能考上好的大学。外婆的神色是肃穆 ,庄严的。她的眼睛里闪着坚信的光。每次祭拜完,外婆还会让我吃掉一只供果,说是吃了以后,菩萨就一定会保佑我。婆婆更是在家里设了神龛,请了观音,天天供奉祭拜。
婆婆对佛的笃信也传给了姑姑。从我有记忆开始,就记得姑姑家有请来的观音。长辈们对佛的礼拜源于最朴实最美好的愿望,请求佛能保家人一世平安,饱含着对家人无尽的爱。关于佛的其他,她们知之甚少。
到了我们这一辈,最先继承得最好的就是我的表哥了。表哥很早很早就开始接触佛教的书,我记忆中好像有一本是《严华经》。表哥还会坐在床上打坐,虽然当时我们都还是少年。表哥常说要积福报。 他只要看见那些残疾可怜的人乞讨,他一定会救济。特别是寺庙周围的,每次出手都很阔气。不知道家里是谁还说过表哥的钱太好骗。表哥有一副菩萨心肠。对于佛的理解,从表哥开始,已经不只是祈求佛保佑那么朴素 ,还开始有了修行的成分。
对于我来说,第一次触动我心灵的是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少女怀着对爱情的美好祈求,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当时的我(包括现在的我)读来,觉得美得让人心颤。原来佛可以实现我们对爱情的期盼。佛于是在我的心里种下了根。诗里的少年最终骑着马,哒哒的路过,凋零了少女的心。 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佛说的缘起,又缘灭。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任何人都是路人,只是经过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我们要放下执念,一切随缘 。当然这是我现在才体会到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只希望佛能许我一段我想要的情缘。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渐渐明白,其实佛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修行, 心存善念,博爱天下。六能慧祖的佛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要我们不要太过于执念,要学会放下,幡并没有动,是我们的心动了。“拈花一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恶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就在我们一念之间。我们要时时警醒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民国时的李叔同最后皈依佛门,当今的林青玄也深谙佛道。可见众生对佛的推崇。
如今的我,不知是因为岁月的无情,还是由于人生的遗憾。对佛的理解的天平开始慢慢倾斜。除了自我修行以外,更多了一份期盼。和长辈们一样,一样怀着最朴实,最美好的信念。既然世上流传着转世轮回之说,而且还有很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灵异现象。那么,就让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吧,相信佛祖一定会听见。世上的事,不只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这还需要机会,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刚好抓住了它。机会这东西,它稍纵即逝,甚至它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没来得及想明白它对我们的意义,我们就已经彻底失去了它。只是事后才感叹万千。“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最悲哀的是,有可能它一辈子都不会出现。既然它如此的不可掌控,那么,我们就尽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到最后,其他的就交给天定好了。再在佛前烧一注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