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狠狠地骂了她她。
因为她的数学分数是72分。
我们一直都告诉她,成绩不重要,通过试卷能够发现自己对学习内容是否掌握,由此思考以后需要怎么学和复习。
但看起来我食言了。
前几次卷子拿回来,她她基本都没有提过考试的事情。现在想来,是因为在我们的影响下,真的做到了不在意考试和分数了。但恐怕这一次要打回原形了。作为一个应试教育下长大的80后,我是不是真的不在意,现在我也打个问号了。
过程中,我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说“这样不对,你要冷静。”但嘴却完全没有办法停下来。我说“不在意分数,不代表说你考得不好都完全没有反思。”进而把可以数出来的毛病全都挨个说了个变。
那种样子,应该和魔鬼差不多。
小时候我最讨厌爸妈骂人的时候东拉西扯,很怕我爸摔东西,也不敢看到爸爸恶狠狠的神情……这些我全做了。
我想找到根在哪。
这次考的是几何图形。我最开始看到卷子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么差,肯定是有不会的地方。加上往常的辅导中就发现孩子对图形不够敏感,当时不确定老师教到什么深度,也没好多讲,不想给她增加额外的负担。
但是这个标签就贴上了,“她图形学得不好。”看到分数,立马就觉得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第一遍看错题的时候,可以说根本没有仔细,走马观花,脑子一直在说“肯定是不会肯定是不会肯定是不会。”后来,带着订正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有一道9分的题是不需要做的,总分是91;因为徒手画图不标准扣了12分,真正因为没有明白做错的题目只有一道。
有一道画平行四边形对边的题,在练习的时候我不确定老师会用什么方法教,于是和她说了用两把尺子卡住画平行线的方法,那时感觉她一知半解,就猜测老师没有教这种方法,于是作罢。试卷上因为画得不规范出错了,老师的意思是要画得长度一样长。对于还没有学测量单位的小学生,这个是不好把握的。也就是说,这题也不能怪她。
所以,我是被自己的思维定式带走了。分数低代表没学好,没学好代表应该内疚,没学好代表没有认真。但作为自己的孩子,学到怎么样的程度我心里其实大致是有底的。
我一个硕士毕业,从来没有离开过书本,从孩子出生一直在学习亲子知识,有成套理论基础的高级知识分子,就这么被潜意识的价值观带跑偏了。
很多心理学的书籍都提及,一个人的世界观在8岁就形成了。成年后,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意愿和能力,是很难去调整的。我是有意愿的,看来能力还不够。
无论我脑子里是怎么想的,最终对于孩子来说,看到的行为可能就是妈妈看到试卷之后发火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分数低。
以我目前的认知,这件事情应该是:
我告诉她她,对于这样的成绩,我很担心;看到她完全不在意的样子,也很生气。这个时候她她能察觉到我的情绪。
那么她她一定会告诉我,她不会不在意,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进而,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看看卷子,发现图形画得不够规范,于是可以约定找个时间我来教教她怎么样画规范。
然后,我还应该说一下,我对她完全不在意成绩的事情,也不满意。考试分数都不重要,但是错题对题都很重要。这样,她就会再一次相信爸妈不要求她小心翼翼去维持分数,会再一次明确自己需要对错题更加重视。我们可以梳理一个错题清单,明确以后复习、作业和考试中都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样以来,整件事情中该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了,针对事情本身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她她下次再遇到这类情况,我就可以鼓励她试着用这个方法自己去梳理,最终能够学会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妈妈,带娃就是一次机遇,一次与内在自我的劣根抗争的机遇。生命最大的意义,恐怕也是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与自己抗争、最后与自己和解的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