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痛感”不“痛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健身过程就是一个适应痛感、伴随痛感直到对痛感无感的过程——请注意,我用的是痛感而不是痛苦。拿男人做减脂增肌训练打比方,痛感体验来自于:
首先是跑步,通常你会在跑步机上吭哧吭哧一边汗流喘气,一边看着里程数算着时间,这是个很机械的无聊过程,如果速度调高一点,时间长到一个小时,你都能感受到肺部强烈的挤压感;
那么,增肌训练本身就是硬生生撕裂肌肉纤维,让细胞再生并等待新的蛋白质合成填入,理所当然的疼痛;
为了得到有效的训练,当你刚适应一个重量级的时候,你得马上增加承重,保持在“痛感”状态;
而最大的痛感体验则是训练过后的几天,伴随着新的肌肉生长,你身体不同部位轮番酸痛,甚至让你“行动不便”
……
请告诉我,当你在看到以上描述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情景代入,甚至自己也伴随有一些“痛苦”的感觉?而实际上我说的可都是痛感体验——但却并不一定都会成为“痛苦”体验哦!那什么时候是痛感体验,什么时候是痛苦体验呢?得看是什么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处在哪个阶段。还是拿我的体验来说:
在一开始健身的时候,确实更多感受到的是“痛苦”,原因有:
我突然要增加一种心理很有抗拒的生活安排;我每天要做大量机械无趣的动作;
我还在心里嘀咕这个时间和金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而在实际的锻炼过程中,很少运动的我居然在第一次上跑步机的时候都找不到平衡感,第一次跑一个小时都要呕吐眩晕了;
一开始举器械的时候,发现连最低标准都举不起来(之前从来没有运动习惯),那种对身体的疼痛刺激让我恨不得扔下器械走人……
然而到现在的情况是:
如果超过两天没有去健身房心里已经有愧疚感并担忧身体素质倒退;
走在去健身房的路上感觉是急迫的、听到健身房里的音乐细胞开始感觉舒服和活跃;
热身跑步15分钟结束的时候还不想下机,觉得没爽够;
训练器械依然感觉酸痛但一定可以咬牙坚持到底;
训练第二天如果身体没有酸痛反应我会怀疑是不是训练还不够到位……
这跟一开始比起来,简直就像在享受“受虐”,那我到底是如何转变的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生理上的痛感一点没有减弱,甚至在加强,转变的都是心理,从痛苦到习惯到“享受”——严格来说这个享受是有说服、催眠自己的成分的,因为训练当口的难受确实是客观存在而且永远存在的。
那么我的心理调适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在前一个月还没养成稳定习惯、每次脑袋里闪现懈怠的念头时,我第一时间对自己进行两个对话:先是恐吓,难道你还没有对之前因为形象问题带来的困扰受够吗?再画饼,想象一下以后玉树临风广受欢迎——尤其是受女孩子欢迎的样子,好吧,我承认我这么想的时候我都真的笑出来了,我想这是不用掩饰的本能。
我也以同样的给自己远景描绘的方式,应对训练过程中大量枯燥的动作、肌体的疼痛以后训练后的身体短期不适,很快就觉得这些也没什么嘛!我们还是得相信我们的身体以及心理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
关于花钱的问题——因为请私教确实没少花钱,但纠结只在咬牙那一瞬间,决定之后便只会督促自己要让它带来效益。而关于时间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将很多之前习惯专注学习和观看的东西尽可能用音频方式来解决,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音频学习内容,时间上也算做到了最大化利用。
不过说到底,以上调整只能管得了几个月时间,最重要的是结果带来的奖赏,才会最终将这个自我训练行为长期稳定下来。在我减脂3kg的时候,我才很有意识要把健身这个事情当做“很正经”“很重要”的事情来做,现在我的整体体重已经下降了6kg,而其中增肌至少有3.5kg吧,所以实际减脂快10kg了。与此同时在生活中带来的反馈是,“你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并请教“你也教教我呢”——请原谅这个全民都是外貌协会成员的社会吧!
但教练告诉我,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减脂效果好,有人在健身房5个月都没瘦下来,甚至看起来很勤奋。我相信瘦身屡屡不成功者除了方式、方法和精力投入的问题以外,心理心态更重要,但这个以后我会借助我我的心理学知识细说。
二、在痛感中狂舞吧
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我在标题、开头以及前面的表述中,都很刻意的使用“痛感”和“痛苦”这两个词。绝不是我爱咬文嚼字,而是我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验证了(因为之前也听过)这一字之差背后所蕴藏的玄妙天机。而之所以值得大谈特谈,也是因为不只关乎健身这件事,也关乎“健脑”“健心”,以及关乎跟成长相关的一切事情。
那么痛感和痛苦到底有何分别呢?“痛感”是纯生理感受,而“痛苦”则是主观情绪反应,大多数时候——或者干脆说是生物进化中的保护机制,让我们的情绪感受对“痛”这种生理感受的直接反应是“苦”这种负面感受,以警告机体有危险发生,需要做出改变措施。因为这种从神经到意识的反应回路,几乎发生在不到0.1妙的时间里,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来不及区分,而且会快速以逃避性的行为应对。
而在如今我们人类的活动中,即便不再是原始社会条件,即便痛感并不一定意味着遭受了真正的机体威胁,但我们体内古老的反馈系统依然习惯性做出了“苦”的反应,企图迫使我们改变当前状况。如果一个人真的按照神经到意识的反应做了,那么TA几乎很难成长。
毕竟我们是不同于一般生物的人类,只有完全放弃自由意志才会沉沦在这种原始反馈系统中。其实,无论我们想在哪些方面做些改变提升自己,都是对现有舒适区域的打破,而打破这种状态都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痛感”,但只要不要让自己的意识进行认同,就不会变成“痛苦”。
当然,在生活中,无论是绝对活在舒适区域里不做改变的人,还是完全看得开带着“痛感”快乐成长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情况其实是被动适应,因为完全无力反抗,硬生生地被各种人生境况“强奸”。比如上学的时候因为老师父母的逼迫,带着“痛苦”的感受学习;毕业之后带着生存的压力不得不适应工作和职场,被推着走一步看一步没;甚至结婚成家以后也是为了养家糊口而身心疲惫地应付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
其实,在几年以前我也是这样一种带着“痛苦”感受被动成长的人。而要做到带着痛感快乐成长,就要做到将意识与本能反应隔离,将视野放到自己更长远的未来——你到底想在未来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什么?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正在通向那个画面吗?我还可以做得更高效、做得更多吗?
只要把自己问明白了,其实事情就变得很简单:第一,为了自己想要的做选择;第二,选择了之后持续、有改进的重复;第三,默认并习惯付出痛感的代价。这样的话你不会感到痛苦,你会很快看到阶段性成果,最终你其实也是快乐的。
我想,所谓心智成熟的人,TA不仅会主动选择承受一些痛感体验换得成长,更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充满痛感的经历——包括事业受挫以及失恋、离婚等的时候,喊着眼泪带着微笑,从中找寻自己下一步走得更好的指引。
我在健身中体验自己,体验生活,体验成长,我将以此为原点,持续地、真诚地做出分享,希望对你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