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重头戏是苏博。
一家人自助的好处就是没人催,也不赶行程。磨磨蹭蹭起床,磨磨蹭蹭出门,不急不忙。周日早上的平江老街安安静静的,配着这四月的暖风,像是未曾醒转、温温软软的睡美人,叫你大声说话都觉得是罪过。
云淡风轻的苏博
上次来苏州,提前一天网上约票没约到,而下午四点门口的队都排到了拐了三拐,遂满怀遗憾放弃。
这次早早做了准备,提前一周就把票约好,9-10点免排队直接入场。因为一个账号只能约三个人,儿子的票到了周三才想起来用老公手机赶紧注册赶紧约票,彼时周日早上最早已经只有10-11点一张,赶紧拿下。虽然事实证明小孩子没有要票,但苏博这火爆劲有够少见。
苏博为什么这么火爆?还是因为贝聿铭老先生。老先生设计了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入口金字塔,而将中国设计带到名满天下。而他80多岁高龄回到故乡苏州,设计了这苏州博物馆新馆,作为收官之作,每一处无不精雕细琢。他甚至亲自指导施工人员竹林的竹子一棵棵要怎么栽。这份大师的用心之作,怎能不吸引游客纷沓而至?
大师的作品是这样的(图片取自网络):
而这美景若添加了上百个熙熙攘攘的人头,便无论如何也不美了。所以我们自己只是捡无人的角落拍几张。
馆内到处都是这种屋顶设计,据说最主要的功用是省电。假想如果自家有个小院,来个这样的屋顶,白天可以看风云变幻,晚上可以追星晒月光,岂不美哉。
苏博藏品
馆内的藏品跟博物馆自身比起来,就没那么精彩了。最著名的当属下面这两件宝贝:舍利塔和莲花碗,
这个舍利塔所用的工艺非常复杂,而装饰用料巨足。光珍珠就用了4万多颗!
这个莲花碗被奉在一个大玻璃柜里,四周还围着围栏,标准的“看我看我看我”、“我很珍贵”的姿态。然而我看着却并不觉得很出彩,可见得我是真的不懂陶瓷。因为隔得远,颜色也看得不很实在,想必是在那个年代,要烧出均匀的色调本非易事,而造型的设计透露着佛教及传统文化对莲花的喜爱,再加上这个颜色本身并不常见,所以一起构成了它的珍贵吧。
其他几件比较有印象的藏品:
这个笔筒不寻常,在于用一种颜料,涂画出深浅不一的蓝青色画作。青花常见,涂色青花不常见。学名五彩青花。
这个玉琮没有别的特点,就一个字,“大”,两个字,“巨大”。一般的玉琮有个一两节就不错了,这个有10几节。要知道这是四五千年前的物件,搁现在给你一块原石、一堆工具,你也不见得能做出这样的匀称来,何况上面还有雕刻。
这是金缕玉衣出现前的替代品。古人相信玉可以保死者永生,所以有钱人家敛葬时用玉片盖住身体各个部位,并且把所有的人体“出口”都要堵住,以防精气外泄。后来发展成金缕玉衣,就是用玉片裁做均匀大小,用金线串起来,做成一件盔甲,把身体整个都包起来。长沙马王堆的那件就是最出名的了。
这个五连罐没什么特别取巧的,唯一的特别之处,就是它出自孙坚的墓葬。
我理解这应该是一根缎带来回穿插打结。我和女儿对着展品比划半天,意图看明白这结是怎么打的。未果。拍个照片回去慢慢研究。
诚品书店
来自台湾的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就开在了苏州。慕名前往,出了苏州老城,到了高新区的高楼大厦,立刻跨越千年回到现代。
我以为书店有很多书,但事实是,这栋3+1层楼的书店里,大部分都是各种商店。不管是卖吃食的,还是卖物件的,东西很精美,价格也不菲。闲来无事逛逛倒也不错,作为旅途专程跑去倒有点不值了。
苏州美食
今日的午餐与晚餐,都跑到了观前街。一曰大堂客,一曰百年老店得月楼。
观前街因一座道观得名,旧的时候道观前为商家聚集之处,现在更是商业繁华之地,各种商铺琳琅满目。观前街与平江老街一街之隔,走着也不远。
大堂客相当于老版的大食代,里面高悬橘黄灯笼,服务人员身着旧式服装,古色古香,提供各种苏州美食小吃,最适合眼皮大肚量小的游客品尝各色美食。一碗葱油面才12元,被不吃葱的女儿抢光。而我前一日馋嘴邻桌的田螺,终于到了这大店敢于一试。
其实田螺在我年少时候曾是家常便菜。黑黑的田螺肉被破了壳取了出来,小小的一团团,用剁椒炒了,很有嚼劲。嗦螺更是家乡的大排档必备,夏日炎炎的夜晚,与朋友们边嗦边聊。很有一份乡情。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滴,慢慢的就不敢吃了。也许是怕了不卫生,也许是回家的机会少了、时候不对,也许,是朋友们都已经从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散落他乡的顶梁柱,少了那份闲情逸致和欢聚时光。
得月楼,号称百年老店,就奔着松鼠桂鱼去了,几乎每桌都有。说老实话盛名之下必有失望。并不难吃,也不觉得有多好吃。不过跟西湖边上楼外楼的“叫花鸡”比起来,倒也没那么失望。倒是小银鱼,越吃越美味,得月楼的银鱼鸡蛋还加了莼菜,让儿子都惦记上了。
莼菜汤是我吃苏杭菜时的必点,自从在北京十余年前第一次品尝到,就被那滑滑的、清爽的汤给震到了。而且这道菜不管在哪里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