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三文鱼压力山大。据报道,现今市场上出售的三文鱼,并不是来自大西洋深处,而是在青藏高原淡水湖养殖的,名字也不应该叫三文鱼,应该叫虹鳟鱼,还说体内是有很多寄生虫的。消息一出,民众哗然。
我对此是见怪不怪的,因为在中国这类事情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事,关心的不关心的人们不过是大惊小怪的议论几天,然后仍然是该吃吃,该喝喝,所得到的好处不过是民众的精神免疫力又提高了一次而已。
但还是有疑问。
虹鳟鱼是三文鱼吗?民众心中约定俗成的三文鱼概念大概是外国产的,大西洋深海的,细皮嫩肉的,可以生吃。 但专家出来解释说,其实三文鱼是鳟鱼,所以虹鳟鱼也似乎可以被默默理解成三文鱼。于是民众似乎明白了,原来无知的其实是自己。既然虹鳟鱼也可称为三文鱼,专家也说这并不是指鹿为马,商家在超市里以三文鱼的名义公开售卖,自然也不能称之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了。至于这些鱼生前是养在海洋深处还是高原湖泊,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养殖,是外国进口还是自产自销,却与其名字无关紧要。
既然虹鳟鱼也可以是三文鱼,为了和大西洋深处的亲戚加以区分,我们暂给他们取名为淡水三文鱼。对这个名字,专家、商家、民众应该都可以认同吧。
淡水三文鱼能不能生吃?这个问题成了专家争论的焦点,牢牢吸引住了民众的眼球。有的专家说可以生吃,因为高原湖泊自然条件好,水质无污染,养出来的鱼当然也就很干净健康。有的专家说不能生吃,因为淡水鱼体内多寄生虫,生吃不健康,还拿出许多绦虫的照片予以佐证,似乎证据确凿了。其实对中国人来说,这确是算不上问题的,因为民众的身体早已钢筋铁骨、百毒不侵,区区几个寄生虫又算的了什么。而且不能生吃不等于不能吃,还可以煎着吃、炸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炒着吃。对待食物,吃货民族永远有无穷无尽的招数。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确切的,各方都能够认可的意见:淡水三文鱼可以吃。至此,民众应该可以放心了。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市场上买回来,用自己拿手的招数做好,香喷喷的端到桌子上,一家老小美滋滋的品尝了。只是咀嚼的时候,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舒服,进而想一想,竟然难以下咽起来。因为还有一个疑问。
这个疑问与什么鱼、怎么吃已经没有关系,只关乎诚信与道德。淡水三文鱼的真相,中国的专家、商家、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是知道的吧,而且应该是一直就知道的。他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告知大众呢?或许在他们看来,漂洋过海来的不仅名头好,民众更喜欢,而且价格也可以比较的好,所以没有让民众知道的必要。这看起来颇聪明的做法,实在是愚不可及。他们虽然得到了经济上的利益,却也得到了民众对专家权威的讥讽,对商家诚信经营的鄙视,对政府公信力与管理能力的不信任,进而得到了全社会道德底线的再一次拉低。
于是,淡水三文鱼依然养着卖着,吃货们依然买着吃着,事情很快烟消云散,专家们会在新的焦点上再次权威,商家们会供给更多更好更健康的商品,政府也会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做好服务。至于民众,不过就是静静的看你们表演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