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45》
今天是己亥年庚午月戊戌日,五月廿八,2019年6月30日星期日。
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䘵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为什么如此伟大的三件事都算不上中庸呢?治理天下国家、辞去官爵年金、踏过白刃刀山,任何一件都是"不可能的任务"啊,更何况还是"知、仁、勇之事"!对此,船山讲解说,知、仁、勇只是资质,有资质可以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任务",但是,有资质不等于"知天下有所谓中庸而学之也",也就是说,凭借这三项关键品质,虽足以入中庸之德,但可能连门槛都没到,正如渡河需要有船,但有船的人不等于渡河上岸,有了船也可能只做随波逐流顺流而下的人。
《中庸》一书的幅度极大,下至妻子兄弟,上至鬼神天命,但就是不讲辞䘵蹈刃这样的"英雄事迹",为什么?船山讲解道,就这些事迹而言,格局气量狭小,因为只是一种"尽之在己"层次上的操作而已,远不足于"位天地、育万物"的宏大;就这些人而言,只是凭着自身特性"硬直做去",初衷和目的并没有定位于中庸,甚至"不知天下有所谓中庸者而学之"。
黑格尔把人的内在思想、身体符号如面相和做出的行为三者分开论述,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一身之中,内有思想是无形的,外有表情是有形的,这两者不必非得是因果关系,常常只是一种伴随现象而已。第二,事情则是一种结果,独立于"我"之外,单独成为事件和影响。
显然,按照黑格尔的方法可知,均天下国家、辞爵䘵和蹈白刃,这是三件事情,它们可以脱离思想而单独成为事件和影响,也就是说,这三件事确乎不必是中庸而仍可以称之为伟大,又或者说,这三件事无论如何伟大也可以不足以称中庸。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事业赋予意义,比如"均天下国家"就是普遍认同的意义,我们通常以为这已经接近于至高无上的追求了,可是,儒家不是按照闹出多大动静做为成就标准的。
船山说,其中只有"均天下国家"一事,同时也是中庸的事,但这一件也属勉强之至,因为它仅局限在"均"的层次。均,是平治的意思。
为什么"均天下"既关涉中庸又只是勉强而已呢?"均"之外还有什么?中庸的目标到底在哪里呢?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