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话多事儿多,写作业又无限拖延地家伙。以前我疏于经验,总是怀着要从本质上改变他的心思努力去改造他。这种心情估计就像神话故事里总想和天地抗衡的古代劳动人民。其实到后来才发觉,改变人或者说改造人的结果却是自己感动自己。熊孩子之所以消停下来,不过是觉得把我惹毛了太麻烦。休战是因为累了,而不是被改造了。
熊孩子A,思维特别发散,不论老师上课聊什么话题,他都能找到可发挥的点儿。接话能力一级棒,,绝对是超级捧场王。“好多次,我都转过身被他的话逗的笑场。”任课老师说。
起初我和他也是各种约法好几章,但是,随时随地脱口而出,于他好像早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年下来,很多同学都不愿和他坐同桌。说到没有节制地话多,我在此也给父母们提个醒,不分场合地乱讲话,扰乱公共秩序,真的很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我想起了另一个和A同学情况类似的例子,他本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少年。就是因为爱表现自己,求关注不得法,一步步站在了全班同学的对立面。
“xx!你闭嘴吧!”
“xx!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让我们写会作业!”
……
这类孩子普遍精力比较旺盛,一节自习课没有人和他互动,他自言自语也能嗨的不行。班主任和家长无计可施,只得加强周围同学对自我的约束。因为他,班里同学倒是学会了忍,无论他怎么闹,都不回应他。他自己无趣,慢慢话就少了,但是也不学习。这孩子其实心底很善良,平时也很热心。他太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只是用错了方法。
其实在学校里,不写作业、成绩不好甚至上课打瞌睡、发呆倒不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带来太多负面影响。但是公共场合随意讲话,影响到其他人,这是将负面影响从自身辐射到了他人。
这一点相信成年人都很有感触,每次在电影院里讲话声音太大的、不停接打电话的、动辄剧透的……要不了几句,就能听见“小点声讲话”的提醒。
与之相类似的行为还有车站售票处,我们可能都遇到过火急火燎,急着赶车,请求插队的乘客。看似小事一桩,我同意让你站在我前面,如果我原地不动,就是对后面排队人员的不公。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我同意你站在我前面,那我就要走到队伍最后面,重新排队取票。
同样的道理,不管出发点是什么,只要伤害了公共的利益,都是不足取的。而这样的孩子,比成绩不好带给他个人的伤害是加倍的。
你一定想问,你说了这么多,你倒是说解决方法啊。
我不成熟地小建议是针对这类精力充沛地孩子,与其鼓励他和自己斗争,激励他战胜自己,倒不如鼓励他试着和自己相处。接受这样爱说话的自己,学着和这样的自己愉快地相处。
“你不要在心里总是念叨着不要讲话,不要讲话,上课时你试试听讲和记笔记的方式代替说话。自习课时,你试着用写作业的方法代替说话。简言之,你做正事的时间多了,是不是说话的时间就少了。我们都接受说话这个事实,接受这样的你,一起想办法和这样的自己和平相处。我相信你最了解自己,那么你一定也能想到和自己愉快相处的办法。毕竟你对这样的自己也不满意!”我这样鼓励文章开头的A同学。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也不再在说话这个问题上死磕,即围绕说话以外的问题解决说话的问题。我着重向他提学习的要求,同时又约谈家长,其重点也是关于孩子的学习。作业写不完,补完!书没有背会,挤时间背!这样以来,无疑加大了学习在他心目中的比重。促使他从向外汲取能量到关注自己,向内获得能量。
要说效果还是有的,之前谁劝都不听,现在偶尔也会说两句,但凡周围有人提醒,他能接受建议,不再说话。现在的中学生对一些事情还是很有主见的,即“我要的不是你完全改正错误,而是你让我看到你努力的过程,我要的是你不能自我约束时,至少能接受他人的提醒。”
当然,教育不是即时投入,即刻回报的产业,教育是反复抓,抓反复,需要你拿出百倍的耐心等着、熬着,经过阳光雨露暴雨狂风的洗礼,或得丰收,或是颗粒无收。但你不能因为不确定的结果,而放弃四季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