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之时病逝于沙丘平台,随后,赵高与李斯密谋,共同拥立秦始皇幼子公子胡亥为秦二世,同时赐死了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以及大将蒙恬等人,逐渐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此后,赵高与秦二世关系交恶,最终派人在望夷宫逼迫秦二世自杀。那么,赵高杀秦二世之后,为何没有自己当皇帝,而是拥立了秦王子婴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赵高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以上记载出自《史记·蒙恬列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四个信息——第一、赵高虽然是赵国王室后裔,但是他出生之时其家族已经非常没落,甚至世世为奴。第二、赵高本人有很强的政治能力,并被秦始皇看重。第三、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并且二人私交很好。第四、赵高曾经犯法并差点被蒙毅处死,因此而与蒙氏家族结仇。
但是秦始皇却爱赵高之才,所以赦免了赵高的罪过,并且恢复了赵高中车府令的官爵。中车府令是秦朝掌管皇帝乘舆的官职,秦始皇驾崩之时,曾经“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这简短的遗诏正是被中车府令赵高所扣留——他很清楚,“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公子扶苏一旦被立为皇帝,就肯定会重用蒙恬和蒙毅,到时候,赵高的前程就完了。正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身家性命,赵高才决定撺掇公子胡亥和李斯一起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皇帝。在与胡亥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赵高此人熟悉历史,并且内心中隐藏着勃勃的野心:
(赵)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原子遂之!”
即,赵高才不在乎被别人指责什么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他只在乎能否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也许,正是在秦始皇驾崩之时,赵高便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他分“三步走”以实现自己的野心。
第一步、迷惑秦二世,逐渐走入秦国权力中心
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赵高在拥立秦二世之后不久,就建议他不要再总是上朝听政了,因为言多必失啊,与大臣们商讨政务,总会暴露自己的某些缺陷,如此一来则会失去天子的威严。同时,帝王应该保持自己的神秘性,像始皇帝一样把自己的行踪对任何人保密。秦二世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君王从此不早朝”。
第二步、铲除异己,扶植自己的势力
(赵)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
赵高自知自己的威望和能力不及李斯,在秦二世即位之后,二人的权利之争愈演愈烈,于是赵高首先对李斯下手。他先是多次污蔑李斯之子三川守李由与陈胜吴广等起义军暗中勾结,然后又用计让秦二世不再亲信李斯。最终,赵高开始指责李斯有谋逆之嫌——李斯想当田常!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说的就是春秋时期“田氏代齐”的主人公田常,正是在田常的一手策划之下,齐国的君主不再是姜太公的后裔。而李斯,现在就想要窃取秦国的最高权利!赵高对李斯的这种污蔑,明显有“贼喊捉贼”的意思。
在赵高除掉李斯的同时,他开始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秦国中央。他的弟弟赵成成为秦朝郎中令,他的女婿阎乐成为咸阳令,而阎乐也正是最终逼迫秦二世自杀的人。
第三步、试探百官的反应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
在赵高终于顺利除掉李斯之后,他也终于把秦二世架空,成为秦国当时实际的执政者,正是在此时,赵高策划上演了“指鹿为马”这出戏,其目的就是在试探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如何。这场滑稽的戏落幕之后,秦国政局又上演血腥的一幕——“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即赵高除掉了那些“站错队”的官员。
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在秦二世被杀之后,赵高的确曾经想着自己即位称帝,他曾经把传国玉玺佩戴在自己的身上,也曾经走上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登上的殿堂,却在天意与人意的反对下取消了称帝的计划。此时的赵高也意识到风起云涌的起义形势势必导致秦国的破灭,于是他暗中与已经攻入武关的沛公刘邦勾结,为自己谋求退路。与此同时,赵高拥立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婴(子婴与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存疑),并建议子婴称王不称帝。
也许,赵高册立子婴之时权宜之计,他在继续等待自己篡位的时机,或者等等秦国灭亡之后能够被裂土封王。可惜,时机最终也没有到来——在子婴即位之后不久,赵高便被秦王子婴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