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半死不活的A股市场又被氢能源点了一把火,先看看下面这个新闻:
2021年04月03日,隆基股份入局氢能源产业的消息引发热议,隆基股份表示,新设子公司将主要聚焦制氢环节。自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阳光电源、国家电网、中化能源等各行业巨头纷纷入局氢能源市场。
看到参与的公司名单,豪华的央企国家队,头部的产业龙头,就问你激不激动?
光伏电解水制氢,是不是在收智商税?
德高望重的光伏龙头,讲了个绿氢的故事,自己没怎么涨,氢能源概念沾边的小弟们都涨停了。故事就是我建光伏电站,电站建多了没法上网的电用去电解水,产生氢气储存起来,然后再用作燃料。
先科普一下,目前技术条件下,制氢有这么几个方法:
- 黑氢。听着名字就有种黑社会的感觉,就是煤化工制的氢气,但是好处就是便宜10+元/kg;
- 灰氢。比黑氢听着没那么吓人,灰氢是化工副产品燃烧的产物,比大哥黑氢略贵,25-30元/kg;
- 电解水制氢。现有三种技术,碱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制氢、固态氧化物电解水(SOEC)制氢,转化效率从75%到85%不等,成本35-40元/kg。
再看看光伏电解水制氢,就用PEM法也就是最高效率85%,氢气加压液化要不要能量损耗?使用前再气化要不要能量损耗?用氢气发电/做燃料电池利用效率大概也就70%,过程中的储存和槽车/管道运输费用也不低(30元/kg)。折腾半天,感觉就折腾了个寂寞。
水从哪儿来?做个大自然的搬运工吗?
稍微有点常识,可以知道咱们国家资源端和消纳端的地理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风光资源最好的地方,都是相对偏远且相对干旱的地方。
对着上面这张图看看,光照资源最好(偏红偏黄)的地方,像是水资源好的地方吗?没有水,拿什么来电解?也有人说可以放在湖泊附近,我想说现在几大湖面积都缩的厉害,好好保护一下湖区不好吗?
结论就是,光好的地方水不好,降雨带和河流带光不好(也有地方发展水电了),资源错配严重,经济帐很难算过来。
国家队牵头,这把跟不跟?
之前看到了新闻,豪华的央企国家队、头部的产业龙头都已经下场表态,作为普通投资者要不要跟着龙头all-in?
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龙头公司们的动机:
- 国家“碳中和”的大目标,央企为了完成任务,经济性已经不是主导,减碳目标才是首要因素;
- 央企主业利润有足够的安全垫,新业务不赚钱或者亏了钱也影响不大。
和打德州很像,央企和龙头玩得起,小本经营的小散们要掂量一下自己手里的筹码。
燃料电池汽车,2B端难做大
2016年开始,燃料电池就一直有人炒,过去两年每年因为博弈政策也会时不时抽风一下,先来看一下海外标杆之一巴拉德动力(BLDP)的走势:
虽然最近腰斩了,但从过去三年整体情况来看,标准的大牛股,当然也和美国大牛市密不可分。把时间线再拉长到上一个周期:
和2000年相比,现在的市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还是在最近三年涨了十倍的前提下。
当然,现在技术有进步,燃料电池汽车可能近在眼前。但是,目前的燃料电池用在乘用车上还完全看不到经济性,适用的都是大巴、重卡,更多的是依靠政策、政府采购来推广,很难像乘用车一样用产品力去市场化充分竞争。
现在的大牛股(不一定是大市值公司)们,哪个不是靠自己的产品力、稀缺性、高扩展性支撑起股价的涨幅?非市场化竞争行业,出大牛股太难了。
从成本角度讲,现在的燃料电池电堆,成本还在8000-10000元/KW,还很难看到成本上的优势。
再远一点看,还有很多燃料电池公司,卯足了劲等着上市融资(圈钱),过一两年等成本降下来说不定才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