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领取了区委宣传部和扶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脱贫攻坚战主题征文启事》。
文件主题是为真实记录全区上下,在决战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扎实苦干,奋力拼搏鲜活事迹,全方位记录全区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区委宣传部和扶贫办联合举办脱贫攻坚主题征文活动。
征文对象是所有从事或参与扶贫工作的各级干部、扶贫企业、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乡村干部等。
说起扶贫工作,让我感受颇深,心中拥有千千结。看到这个征文启示,我脑海里突然有了一定要写一篇,这三年来开展帮扶工作的点点滴滴细节和心得的想法。
三年前,我和同事被安排下村,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村庄帮扶贫困户,听驻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详细介绍完每户的具体情况,我得知分包一户是72岁的王轩大爷,老人因病致残,独身一人,无儿无女,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劳动能力,五保户,享受着国家低保和津贴。
一说到贫困户,脑海里肯定会立刻出现一个衣衫不整,头发凌乱的,眼睛无光,愁容不展,无精打采的残疾人,在一间脏乱不堪,昏暗的屋子里。
然而,初次走进王大爷家时,让我有些惊讶,不算大的院子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院落物品摆放有序,庭院中还种着果树,有柿子树,枣树,还有石榴树,角落里还种着绿油油的大白菜。屋子里虽摆设陈旧,但并不凌乱,颠覆了我曾对贫困户的错误印象。我在心底偷偷地嘲笑着自己的偏见和认知。
王大爷个头很矮,背后一个隆起的大包虽压弯了他的腰身,但他精神矍铄,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和蔼可亲。他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和不公,敢于面对困难笑对人生,让我感觉他很高大。
当他听说,今后由我来分包他的生活后,特别高兴,拉着我的手说:"你辛苦了!这么远还要跑来看我,麻烦你了!"谁知,他这么一说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还没有为他做过什么,老人却这么心怀感恩,让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好老人,有党和政府及帮扶人的关爱,让他晚年生活得幸福。
自此,我和同事们隔三差五就会下村入户去看望他们,每回还带去生活用品和食物。天冷了,还会送去取暖的物品,如电暖气和棉被,我还给王大爷买了条黑色羊毛围巾,他却一直没舍得戴,只是眼含热泪地收下了。
赶上中秋节或丰收的季节,王大爷总是不顾残疾的身体,提前为我摘下石榴,柿子,想象得到,他用细细长长的竹竿艰难地为我打下我最爱吃的枣的一幕幕,他心里虽心疼我们来往路途的遥远和辛劳,却真诚地盼望着我们的到来,盼望着看到我们,他已经把我们看做最亲近的家人,那或许也是他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刻了。
如今,王大爷因心脏病突发已离世四个月了,他慈祥的音容笑貌以及生前居住的村庄都已尘封在我记忆深处。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将带有他的气息,让我感到是那么亲切又熟悉,三年来和老人家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点点滴滴,令我无论何时想起都潸然泪下,今生都久久难忘。
不知不觉又啰嗦了许多心中感想,我想借此次征文机会,下一步将三年来扶贫帮扶工作的所思所想,借助黑白跳跃灵动的文字展现给大家,希望全社会和更多的人伸出友爱援助的双手,关注贫困户,多给予他们温暖和爱。
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贫困,过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扶贫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