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黄昏,我随手拿起一本潘向黎的小说集。
翻开,第一篇便是《白水青菜》。
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重读这篇小说了。但我清楚地记着,我初次读到《白水青菜》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这样不动声色而雨骤风狂的故事,在沉稳的夜色中被镌刻进我的心里。昨天,在夏日里略微凉爽的黄昏中,我再次重温了这个故事。
女人与丈夫是大学同学,他们的爱情是将情窦初开和爱和性和婚姻一锅煮的爱情。丈夫事业有成,女人在家里操劳家务,每天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很多很多的食材去熬“白水青菜”汤,守着家,等着男人回家。男人的应酬却越来越多,并渐渐地夜不归宿。与男人相好的年轻女孩登门拜访,女人端出“白水青菜”汤招待她。在女人讲述过汤的做法之后,女孩惊讶于这汤的复杂与精致,并想不通那个智慧的男人怎么会如此简单粗暴地将这汤称作“白水青菜”。最让我伤怀的是这场拜访的最后——
女孩说:“你不怕我学会了以后他就再也不回来了吗?”
女人问:“你会为他做吗?”
女孩说:“我也可以。但不必了。”
“我也可以,但不必了。”这是否就是女孩的爱情与女人的爱情区别之所在?
女孩的爱情是张扬热烈的。她真情率性,拿得起放得下。她还年轻,心性未定,这就造成了她的爱情里拥有的也只是真情率性,所以她不会甘愿为男人做饭熬汤。男人能够从她身上看到流逝的青春,看到他沉静柔美的妻子所难以表现的火热、性感、撩人。不幸的是,他只能看到这些最表面的东西。更不幸的是,他在这些最表面的东西里迷失了自己。在女孩的目光中,他暂时抛却了那种历经人事的深沉安稳、那种一日三餐的淡然恬静。
与女孩相比,女人的爱情是温柔醇厚的,就像那“白水青菜”汤一样,小火慢炖,深入肌理。明知夫妻恩情日渐寥落却不忍去问,她在想,他们一起走过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即使他流连在外,也终究还会回来,毕竟,她所在的地方才是他的家。哪怕他说不回家吃饭,也要熬上一锅汤。她想的是:万一他回来了呢?这样痴痴的等待全部浓缩在所谓的“白水青菜”汤里。
能够日复一日地为男人熬一道看起来普普通通实则复杂异常的汤,这是多么精致的爱情?
当这份精致不再被珍视,女人还有什么留在家里的理由?
实际上,这哪里是熬汤,这也是熬时间,熬思念,熬那不能说出口的哀恸,熬往日的缱绻,熬自己的耐心。最后,把这一切熬完了,心灰意冷了,她选择走出家门去当老师。
那一刻,男人才知道自己究竟失去了什么。
而故事,便在这里戛然而止。
故事的最后,我能读到男人的心痛。可女人的心痛呢?
恐怕只有熬汤的人才知道自己熬汤的时候心里有多痛。
总觉得,这个主动出击的女孩是个危险的诱惑。也总觉得,男人对女孩的爱怜多于爱。一个有内涵的成功男人,所爱的一定是思想、阅历都与之匹配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应该就像小说里的女人一样,优雅沉稳、宽厚隐忍,用自己精致的爱给男人一个家。最令我欣赏的是,即使做了多年家庭主妇,她依然独立而自尊,随时有走出家门回归事业的能力和勇气。
我似乎应该批判这篇小说里所写的男人。毕竟是他出轨在先,是他践踏了那么美好的感情。可我对他的愤怒远远不及我对他的可怜。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知道他曾经放弃了什么。当他意识到是他一手毁了多年来的恩情的时候,不需别人气愤,他自己早已悔恨难当、心如刀绞。
老实说,这篇《白水青菜》并没有太多值得夸耀之处,很简单的情节,很温和的叙述。与其他各大家相比,潘向黎的小说简直是清淡至极,既无粗犷奔放之韵致,亦无家国大义之沉思。我之所以一读再读,是因为我深爱着的,那被冷落的女主人公的优雅和丰盈,以及她那份难以复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