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自古至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
其中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氏之乱”而设;第二个传说是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第三个传说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帝有一只聪明的神鸟,只要是天帝想知道的事情,这只神鸟都能回答。
有一次,这只神鸟在出去玩的时候迷了路,降落到了人间。恰好有个猎人经过那里,看到了这只美丽的鸟,就把它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他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这天到人间放火,把人类统统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她不忍心看到百姓因为一只鸟而无辜受伤害。她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不久,有一个老人想出了个办法。他说:“在正月是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就不会派人来烧我们了。”大家听从了老人的主意,逃过了一劫。从此人们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食用的新奇食品——元宵,它用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鲜甜可口,饶有风味。
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前张灯结彩,还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动手做元宵,吃元宵,全家团圆,喜气洋洋地欢度元宵节。
为什么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在某一年的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时,看见江面漂浮着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这便是现今元宵的雏形。
从此以后,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同时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宫女叫做元宵姑娘,因为思念父母而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为了帮助她见到家人,便向汉武帝谎称火神会在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如果想要逃过这场劫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做一些火神爱吃的汤圆,并且要让臣民们张灯供奉.汉武帝听了之后于是准奏了这个建议,“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从此以后,元宵节吃汤圆便成了一种传统 。
元宵节习俗及禁忌:
1、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舞狮、踩高跷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2、忌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因为在民间认为这会洗掉财气。
3、忌出嫁女儿回娘家,因为在民间认为这会把娘家的财运带走。
4、忌借钱给别人,因为在民间认为这会散掉自己的财运。
5、不洗头,因为在民间认为洗头发会洗掉自己的财富和好运。
6、不借东西给别人,因为在民间认为这会散掉自己的财运。
7、检查好衣服,不要弄破了,以免带来霉运和不利的事情发生。
8、避免到荒郊野外或坟地等阴气较重的场所,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元宵节的祝福: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不 爱 仙 家 登 真 诀 , 愿 蒙 四 海 福 黔 黎 。”——李昂(唐)《上元日二首》
值此元宵佳节,愿君十五欢心笑,全家团圆品元宵!元月十五赏月忙,赏了圆月幸福长。
祝您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所想皆可行,所做皆可成。一年更比一年强,心宽体胖步步高!
愿您一年的好运从元宵开始,月圆人圆事事圆!愿您生活如百花齐放,官源财源,源源不断;人缘福缘,缘缘于手;情愿心愿,愿愿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