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城市,是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代表,是东方之珠,是无数人的购物天堂,是whatever ,但对于我,我说上海是我的书房,所以呢让我先来历历数数我知道的那些可以看书的地方。
福州路是一个文化街,上海书城就是在这里了。上海书城是比较大的一共有七层,一层是最新图书什么的,而且都摆列成比较漂亮和创意的样子。二楼是最好看的文学和小说,上面挂了横幅的是最新的新书广告。不过人也是最多的,提着篮子来买书的事情也是在这一层发生的,看篮子比较像菜市场,椅子也有,不过也未免磨得太过厚实了以至于好不容易的偶尔有个空位,看看椅子也觉得还是放弃比较好。我一般是在这边寻觅上一本小书,然后提着去三楼或者四楼,那里是专业书像专业的人一样,其实也不是那么多的,一个角落月比较空旷一般一本书看完也少有人打搅的。然而更奢侈的光阴是去二楼拿一本看得下去的小说然后去七楼,哪里放的是一些艺术之类人迹罕至的地方,经常就安静的幽谷一样,背靠着大朵大朵印染的牡丹,看一本小说的日子奢侈得近乎无边无际。更何况夏天的时候,书城会摆上椅子,一副诚信欢迎光顾蹭书的样子,在好没有了。
上海书城斜对面的艺术书店的椅子比较好,角落里放着又干净又简洁,做在那里慢慢的看一本喝茶呀收藏呀之类的书,或者津津有味的读蔡澜的菜谱,看看外面,天色微雨或者欲雨,简直像是占了生而为人的一个便宜一般。
上海书城的另一边同一方向上是上海图书管的黄浦区的分管,一共五六七三层,五层是最好看的,主要是周围一圈十字路铺的比较好,阳光好的日子里,靠着桌子看书,人就在阳光明媚的尘世,而且里面的藏书也是丰富的,有外文到底书刊杂志,连钱钟书的《管锥篇》都可以找到而且还又人不厌其烦的拿给你。
六楼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书,也比较旧,但是耐心一点淘,偶尔也是可以淘到的,周末的日子,找一张桌子坐下随随便便的翻着钱海燕的小女贼系列,看着“英雄无色,本色生威”,或者“一间茅屋伴青山,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来白云去行雨,归来却羡老僧闲。然后看外面华灯慢慢点上这个城市,次第间万家灯火明。那很难不是享受。
七楼是不用借书证不用钱就可以去翻看的杂志,像是平价的购物广场。
沿着二号线一直走,走到静安寺,静安公园里的湖边睡莲看着的日子里特别适合翻看一本杂志。
后面也搞不清是北京路还是愚园路上有一个申活馆,里面的布置是书的时尚生活。
沿着淮海路到中路,那就是上海图书馆,很是漂亮的大楼,结束存包也都是现代化的,而且有需要费用的咖啡和免费的水与各种书一切提供给各种需求的读者。
我比较喜欢的是抱着一些散乱的书从里面出来,沿着楼梯慢慢的走,看光线和自己的影子一级一级的移下来,前面是淮海路长长的路和散乱的树影。
如果到了浦东,里陆家嘴不远有一个陆家嘴的图书馆,用上海图书馆的借书证一样子可以光顾上网和一部分书,我喜欢那个杂志的阅览室的拐角,在木质的地板上走路走到楼的拐角的感觉实在太好,如果正好窗外又有光透进来,上面还有一壁的书罗列着,还有看书的人,散散的人情味也并不孤寂又不觉喧哗。
不过最喜欢的是那个二楼特定的借书的楼层,因为我去的时候,上面往往就我一个人,不急着走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地板上,靠着书架随手摘下两本书来,有一页没一页的看,三两本书散乱的落在裙子或者裤脚边上,有时候是千家诗,有时候是花庵词,就那么一味清新一味浓艳的看着,满衫花影一般,趁着远远的窗外剩下或者初秋的碧绿,还有格子里透出的下面的书柜和书柜间的读者。
再朝浦东走,还有一个特别漂亮的图书馆,落在一路花柳深处,那一次是我迷路了不小心看见的,后来因为远也不曾特意的去找过,只是知道有。
书,我也常看的,打发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藏书,却几乎没有,家里就一些工具书和必用的书籍,其他的我只知道那些书在哪里放着或者能找到就好了,我的书房不在家里,散在上海这个城市的街道上,最新的,最经典的,最喜欢的,最消遣的,反正我总是可以找到他们,看完还有人专门整理,多么好,而且自己看过别人还能看,多好,实在也生不起来要居委己有的心思,家里的尘土也不必别处的高明,书要染尘土染那里的不一样。只是觉得这要老不买也未免太对不住作者们,但我也会想别的打字补偿他们,这不是把这些地方宣传了一下:)
这些看书的地方,配上这个城市最大的容量,最宽的贫富差距,最高懂得楼房和最低矮的胡同里的老房子,最闪亮的门楣和修补过的木头门框,日新月异的南京路和南京路周围光阴几乎凝滞的胡同,最实际的人,和最鲜明的事故人情,还有最激烈的竞争,加在一起点缀在一年四时里的国际都市间漏下来的江南风景和千年或缓或急流泻过的沉淀出来的人文,上海,足以做我的书房。
偶尔忙完了一天,随近在那一个小书店的里觅到三两本一时觉得趣味的小书,令在手里,吊儿郎当的在晚风里归去,就觉得活着还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我也常常是在这样的场景里,觉得自己做为生命,可以不惧天荒地老也不厌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