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一个交流群里聊天,有个大专的小姑娘说,“毕业先在外面工作2年,回老家再干1年,再去考公”。这那么说的,明显就是没被社会毒打过。但这也很正常,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和社会脱节的象牙塔,很多学生对现实的认知是存在很大偏差的。
那么,考公真的能作为退路吗?显然不是!我们先说一说什么是退路,退路就是你有得选的,那才能叫退路。
现实是很残酷的,可能进厂或者回老家摆摊才是大部分人的退路。
我们看一看2024年的国考数据。2024国考共计18948个岗位,招收3.956万人。大专学历能考的岗位真的非常少,占比只有可怜的0.3%。
以前有人调侃,实在不行,就回去考个公务员,考个编制,这辈子就过去了。现在的体制岗位可是非常难考的。
一方面,目前考公的很多岗位,学历方面逐渐要求本科及以上,大专岗位能报的越来越少。其次,国考,省考的很多岗位只要应届生。然后一点,就是现在竞争真的非常激烈。有多激烈呢?我这里收集了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看。
1.深圳市2024年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部分岗位报录比
2.贵州省2023年公务员(人民警察)各职位报名人数统计表公布,部分岗位缴费人数
2023年贵州省公务员(人民警察)考试最终报名人数为333305人,最高岗位高达1797人报名,全省平均竞争比例59:1。
3.河南省2023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部分岗位报录比(数据截至2023.1.14)
4.2023江苏省考报名成功人数统计,省级机关部分岗位报录比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热门公务员岗位的报录比大致在200-300比1,整体的报录比在60-70比1。然而,竞争激烈的岗位报录比能高达1000比1,甚至更高。因此,认为公务员是一个人生的退路是不切实际的,实际的竞争难度远超想象。尤其一线城市的岗位,大部分人都是“炮灰”。
有些人可能考了2-3年都未能成功,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如果想进入体制工作,最佳时机通常是大四时就开始报考。因为限制应届生报考的岗位至少能筛选掉一些竞争者,否则不限制报考的岗位报录比会非常大。
如果公务员岗位没考上,也可以考虑相关的事业单位岗位。这些事业编相比公务员容易考一些,但仍然有难度,能否上岸还是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
总之,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再考也不是不可以,但真的不要把这视为可选的退路,毕竟不是你想考就能够考得上的。